張淑麗,1991年7月畢業于哈爾濱電工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前身)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留校工作,甘守三尺講台,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育人第一線。從教29年來,她潛心從教、甘于奉獻,嚴謹笃學、刻苦鑽研,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為黨的教育事業傾注了自己所能,深受學院廣大師生的尊敬與愛戴。榮獲“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省教學名師”、11次獲得校“優秀主講教師”、4次獲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号。
教學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從教以來,張淑麗教授始終以夯實紮實的知識功底、培養過硬的教學能力、樹立勤勉的教學态度、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從事教書育人工作。身為軟件工程系主任,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她還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主要講授“結構化程序設計(C)”、“離散數學”、“ERP原理及設計”等本科課程,另外還承擔了課程設計、學年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工作。她始終認為,在信息時代從事好教師職業,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必須要遠遠超過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她認真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工程教育理念,把多年積累的教改成果和經驗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學效果優異,得到了廣大學生一緻好評。從2015年開始,她帶領并組織“結構化程序設計(C)”課程組教師在軟件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兩個專業的“結構化程序設計(C)”課程中全面推行了O2O混合教學模式,對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教學内容的優化、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質量評價與改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以緻用”的能力。在“軟件工程過程”、“軟件體系結構”教學中,采用“案例牽引、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把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結合實際工程項目設計教學内容和教學案例,解決了教學内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ERP原理及設計”課程實驗中,首次引入“用友ERP沙盤模拟—商戰實踐平台”,組織學生以團隊形式,面對多變的市場競争環境,參與企業模拟運營的全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評價道:聽張老師的課,讓我們馬上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立德輯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教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
她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全過程,幫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她特别注重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曆、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她積極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深入挖掘提煉各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推動“課程教學”向“課程思政”轉化、“專業教育”向“專業育人”轉化,“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轉化,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被學生稱為良師益友。她指導過的學生中,已有20多人進入了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或者就職于百度、阿裡、騰訊等知名IT企業。
“做老師,最好的回報是學生成人成才,桃李滿天下。想想學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學到知識、學會做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讓人舒心、讓人驕傲的成就。”作為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她針對學院建院時間短、青年教師多、教學經驗缺乏等現狀,注重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與青年教師一起讨論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倡導教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使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經驗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樹人輯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待學生,她傾注了滿清熱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談心談話,幫助學生們解決思想、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上課期間,她發現明旭同學聽課狀态不好,從不參加互動,就主動和她溝通交流,了解到她因家庭變故無法負擔生活費而産生了退學想法。張淑麗主動出資助其渡過難關,并為她找了薪酬較高的家教工作,幫助她解決了生活困難。連續2年為她提供學習資料、指導她參加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升她的研究能力,介紹該同學在大三暑假到杭州的一家著名軟件公司實習,使她畢業後順利留在公司工作,并很快成為了項目經理。當發現她的學生東宇因家庭條件困難、總是省吃儉用時,張淑麗自掏腰包為東宇的飯卡充值,并為他購買書籍、收集學習資料等,并為他聯系工作單位,指導他進行面試,幫助他進入向往的企業--“用友網絡公司”工作,目前已經成為業務骨幹。
她善于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她所教過學生都健康成長,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她依據學生的志趣和條件,幫助學生制訂職業規劃、學業規劃等,彭轶、趙昕、萬祥3位同學在她的指導下考入北京大學軟件學院攻讀研究生。她還利用業餘時間指導夏騰溪同學撰寫免試攻讀研究生申請材料,使他成功進入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
在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中,她充滿愛心和信任,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她積極倡導和鼓勵學生投身各類學習和科技競賽中,她所指導的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1項,在全國和黑龍江省ACM程序設計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人才大賽、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0餘項,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又達到了以科研反哺教學之目的。
責任輯
教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她深知,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
在同事的眼中,張淑麗既是一位和藹寬容的大姐姐,又是一位忘我工作的忙碌人。軟件工程專業特點,是緊跟技術前沿,因此專業課程更新頻率很高,課程改革的腳步飛快。新課程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最耗時耗力熬心神的,都說“新課一輪累死人,二輪三輪挺傷人”,幾乎每門新課來臨,張淑麗都會首當其沖做第一人,用自已的實踐與摸索來論證這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與其他課程間的内在聯系。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反複推敲教學案例,及時思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新梳理重點難點,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與補充,編寫了輔助實踐教學的相關教材,根據當前熱點問題重新整理實驗内容與習題,大大增加了教學材料的豐富性。直到課程幾輪結束,課程組的教師對課程内容的理解基本到位,她才放心的把課程交給其他老師,而她轉身卻又去探索新的一門課程了。她就是一名“消防員”,哪門課需要她,她就一無反顧的投身于那門課程中去。每每問起張老師,為什麼這麼“愛”上新課,她說:“學院新、專業新、教師缺口大,我不多承擔些,那年輕老師們怎麼快速成長?”
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期間,同事們見證了她“工作狂”的性格。從早八點到晚十點,中午二十分鐘吃個午飯,其它時間她都一直坐在那裡工作。教學大綱的讨論進行了四輪,一門課一門課的過,一個課程組一個課程組的參與讨論并給出修改意見。同事們已經習慣于張老師這種工作節奏,幾乎不用提前預約,隻要有問題去找她,她一定是在辦公室。有一次,她正與課程組讨論教案,她的女兒來找她,她疑惑的詢問孩子有什麼事,結果是張老師竟然把女兒的生日忘記了。在專業工程認證期間,她不顧自己低血糖的體質,帶領團隊夜以繼日的撰寫認證報告和準備資料工作,幾次暈倒在工作崗位,大家都勸她回去休息,她咬着牙說沒事,隻找了個凳子躺了一會,又開始了新的工作。
在承擔了大量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她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承擔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主持省教改項目5項,參加省教改項目5項,發表教改論文20餘篇,出版教材1部。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廳局級項目 1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
她牽頭完成了2010版和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從制訂培養目标、畢業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到教學設計,使每一個環節日臻完善,高質量地完成了修訂工作。完成了省一流本科專業申報工作,2019年軟件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曆經3年的時間,主持完成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申請、自評、進校考查工作,得到了進校專家組成員的好評。
春風化雨育桃李,星霜染鬓鑄師魂。緣于對學生真摯的愛和對教育事業執着的情,她在哈理工這片貧瘠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了29年。29年很長,學子的目光中寫滿了她躬身三尺講壇,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故事,29年很短,理工的校園中記錄了她用真情備一堂課,勇于攻克新知新學的執着。談到未來工作打算,她謙虛地說:“還是那句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會繼續兢兢業業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為學院和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