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學校70華誕,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育人氛圍,推進學校改革發展,服務我校雙一流建設。計算機學院将從本學期開始,陸續刊發學院每個人身邊的優秀教師先進事迹。他們多年奮戰在教育教學一線,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他們率先垂範,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永攀科技高峰,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曆史重任,帶領學生獲得一項又一項科技競賽榮譽,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内涵。他們桃李滿堂遍四海,他們窮其一生不懈怠!
深仁厚澤 以愛傳承——記2019年全省模範教師、計算機學院韓劍輝
在2019年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東北賽區中,他指導的學生獲得了特等獎和一等獎;在2019年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中,他指導的學生獲得二等獎。問及這些年來他指導過多少學生?獲得過多少獎項?韓劍輝老師笑着說:“人數有100多人次吧,獲獎項目有40多次。”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您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有什麼訣竅?”韓劍輝說:“訣竅倒說不上,主要是學生有這方面的學習興趣,老師們善于引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精神,便能主動學習,主動求知,主動發展,主動探究。他們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課上課下與老師積極互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作為指導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并把這種創新意識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深層地喚醒、激發學生的内在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大膽地去思考、去動手,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多年的實踐表明,優秀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培養學生興趣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影響着他們成才勵志的方向。”
以德立學 春風化雨
從事教師職業,既有必然又有偶然。母親和姐姐都是教育工作者,教師這個職業,韓劍輝從小就喜歡;但那個年代需要上山下鄉,上中學時有過下鄉當電工的想法,1980年參加高考,他如願考到哈爾濱電工學院,在計算機系主任孫性如老師的影響下,1984年畢業後留校任教,這一教就是35年。35年來,他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潛心育人,為人師表。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他都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課前認真備課,課上深入淺出,課後耐心輔導,努力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計算機2016—5班一名南方學生,入學第一年沒有過冬棉衣,聽聞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他馬上購置了棉衣、棉褲送給了學生;2016—5班一名學生得了肺結核病,作為班主任的他親自把學生送到醫院,并拿出500元錢作為慰問金……身邊的同事誰家有大事小情,熱心的他都施以援手。
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标新立異,對于不屬于自己所必須去學習的課程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這個時候就要發揮老師和學校的作用。一直以來,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韓老師都用自己的熱情和品德潛移默化的感染、影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宣講創新創業先進典型,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大學生去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與勇氣。運用互動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與學生交流探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步入學習和科研的正軌,增強學生投入積極向上的人生體驗。
潤物無聲 桃李芬芳
他以“四有好老師”的标準嚴格要求和約束自己,積極傳播正能量,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擔任計算機2013—5班和計算機2016—5班的班主任期間,他經常利用開班會的時間,弘揚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他在深入學生宿舍時與學生促膝談心,亦師亦友地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計算機2016-5班趙玮霖說,在大一時,韓老師每天早早來到學校,晚上陪我們上晚自習,培養我們好的學習習慣,正是有了這樣好的學習習慣,我參加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但由于我的經驗不足,所以在進行一些實驗開發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準備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時,韓老師對于我們遇到的困難,不是直接給我們答案,而是循序善誘的答疑解惑,引導我們團隊成員開拓思路、眼界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讓我4年來收獲頗豐,最近剛剛接到聯發科的offer,能在競争激烈的人才市場找到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這些都得益于我的恩師——韓老師。雖然深知以後很難達到老師的技術水平,但老師為人忠厚、任勞任怨的優良品格是我今後的遵循。我将以恩師為榜樣,争取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為人師 行為示範
從教以來,韓劍輝帶過的學生無數,他始終秉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書育人品質,用實際行動在學生們扣好人生扣子的關鍵時期,為學生樹以榜樣。很多畢業多年的校友回憶說,若幹年後,當年老師反複重複的學業知識已遺忘殆盡,但是向韓老師這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品質、開拓創新的魄力、善于讀書的習慣、一絲不苟的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嚴肅負責的态度等,直到現在依然對我們施以正面影響。
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是韓老師的一貫作風。在讀博士高明老師說,自己2018年到計算機學院任教,初上講台,不懂不會的地方太多,就向韓老師請教,韓老師從授課内容的解讀上是否到位、教學目标的設定是否正确、教學環節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有利于重點和難點的化解,手把手地給予他耐心指導,讓他很快就步入工作狀态,現在主講“數字電路與邏輯”“計算機控制技術”“物聯網工程導論”等課程,已經遊刃有餘。
堅守教學 勇擔重任
韓老師一直認為紮實的學識源自精博并兼。近5年間,他的年均教學工作量達287計劃學時,還擔任“計算機控制技術”“數字邏輯”“數字系統設計”等10多門課程的主講教師。在“數字電路與邏輯”課程教學中,采用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際動手焊接電路,驗證設計結果。在“Protel設計”課程教學中,采用邊學邊做方式,給出具體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增加了求知欲,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他參與的“為嵌入式基礎教學配套的教材”完成編寫,已交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在2015版教學大綱修訂中,完成7門課程修訂任務。負責完成了學院大數據機房、網路工程實驗室、計算機專用教室等5個實驗室的電路安裝改造工作;并積極參與學校自制實驗設備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項自制實驗設備樣機,其中單片機教學實驗開發平台完成35套。參與完成的嵌入式基礎實驗箱在全國自制實驗設備評比中獲三等獎。近10年來,先後2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4次被評為校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2016年被評為校優秀主講教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年從事教學工作,韓老師對這句詩有更深的理解。他特别注重實踐教學,認為這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驅動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基本方式,能夠全面協調發展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創業就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學生畢業後要步入社會,要為學生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多角度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團隊協作以及不畏困難的素質,拓展學生堅韌的意志、活躍的思維、新穎的理念,提升學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抵禦風險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應變能力,讓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構思與創造統籌發展的目标。
傾情競賽 磨砺意志
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為了給學生搭建創新的學習環境,2011年,在韓劍輝的帶領下,計算機學院成立了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創新實驗室,作為負責人,韓老師帶領教師團隊組織學生參與嵌入式基礎培訓,引導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提起實驗室建設,曲中水老師動情地說,實驗室成立之初,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沒有設備沒有工具,他們就開車到韓老師的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去拉設備,漸漸的實驗室規模日趨完善,現在有300多平方米,能容納60多學生。在實驗室成立之際,隻有1個隊伍組織參加電子設計大賽,近年來,随着參賽團隊水平的提高,報名參賽的隊伍平均每年都在15個左右,全校有100多個隊伍參賽,30%獲獎,計算機學院連續兩年有80%隊伍獲獎。包括參加全國藍橋杯程序設計大賽、機器人博弈大賽、物聯網設計大賽,總計獲獎98次,人數達240人次。韓老師本人指導學生獲獎41次,人數100人次。而這些成績的背後,韓老師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在他的日曆表裡,沒有節假日,每天最早來到實驗室的人是他,指導學生、做實驗、維護實驗設備、為競賽做基礎服務。平時很少正點下班,課後答疑、輔導,跟學生探讨創新和競賽項目,将近60歲的他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打完針吃完藥和同學們一起熬通宵不說,由于學院經費緊張,他還經常墊付工資,給學生買一些小模塊,韓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認真的老師。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8級研究生張博倫說:大三時,我選擇了嵌入式方向并進入嵌入式實驗室學習,并有幸結識了韓老師。剛進入實驗室時,自己對于電子元件等相關專業知識和實驗部件了解很少,一時不知道應該從何學起。韓老師就經常拿一些電子元件的模塊給我,跟我說:“這個元件你研究一下,文檔我發給你了”。就這樣在韓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下,我逐漸進入了嵌入式這個領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每次我有了想法後,都會和韓老師交流。韓老師都會耐心聆聽,并給我一些建議。平時有什麼比賽的消息,韓老師都會及時告訴我們,讓我們參加比賽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期間,我們實驗室的參賽隊伍在比賽前的一夜通宵調試程序和硬件,韓老師就在實驗室默默陪着我們調試了一夜,第二天和我們一起去比賽現場,直到我們所有人都結束比賽。
嵌入式開放實驗室目前為止培訓學生已達2000多人次,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8個國家級、4個省級和7個校級項目。獲得國家級二等獎1項,東北賽區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9項,省級三等獎26項。
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韓劍輝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先後發表科研論文15篇,B類3篇,C類12篇,教改論文1篇。負責的科研經費達1600萬元的“汽輪機旁路控制系統”科研項目于2005年正式完成,該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省教育廳批準成立了校企聯合研發中心。汽輪機旁路系統是火電廠重要的輔助設備,起到安全保護作用,替代了進口設備,配套完成的系統在全國占70%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教師是個自帶光環的職業,教育的是生命,塑造和引領的是一個個探索知識的靈魂,在這條塑造靈魂的道路上,韓劍輝以應有的文化自覺、教育自覺和為師情懷,踐行着立德樹人的初心、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本心、傳道授業的仁心和廣博無私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