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将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總書記的講話深深地刻在計算機學院學生工作者的心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思想政治工作要入心入腦,要潤物無聲。
2018年12月28日,在本年度的最後一期“茶杯讀書會”上,計算機學院輔導員李博和大家分享了他最近重溫《麥田裡的守望者》這部經典著作的感受,大家由此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初心和責任是做好青春“麥田”的守望者,他們守望的是一望無際的青春“麥田”。
多年來,計算機學院學生工作團隊始終秉承“以生為本,回歸初心”的工作理念,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系統推進學生培養“燈塔工程”,以成果為導向,對标對表學院人才培養方案,與我校“雙一流”建設同向同行。學生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獲獎穩定在每年200人次左右。學生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一流大學深造成為常态化;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成果顯著,2018屆畢業生簽約騰訊、百度、阿裡巴巴、華為等企事業單位人數突破8%,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畢業生年薪15萬以上者占51%。畢業生5年回訪中,對于學院學生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8%以上。

集聚視野,提高政治站位,守好“責任田”
計算機學院學生工作團隊,始終将“為誰培養人”這一方向性的問題放在首位,隻有政治立場堅定了、政治站位提高了,腳跟才能站穩,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開展。“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必須有堅實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為此,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從2017年開始舉行不定期的“茶杯讀書會”,從理論名著到曆史鴻篇;從學習經典著作的輔導報告到讀學術專著和學術文章。将理論學習與思考實際相結合,大家在此暢所欲言,時而引起共鳴,時而意見相左。截止到目前,“茶杯讀書會”已經舉行了28期,以此作為鞭策輔導員們夯實政治理論功底有效手段和學術思想碰撞的有力陣地。團隊成員發表學術論文36篇,主持參與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7項。“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輔導員們通過不斷積澱理論素養和文明的政治行為起到引領、示範作用。段雲菲等輔導員帶領學生黨員一起觀看學習十九大精神視頻,和學生黨員一塊聽講座,與大家一起交流心得體會,撰寫學習筆記總計十幾萬字;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和輔導員梁天歌、艾荻、劉鴻圖、梁佳亮與大一學生一起相約每一個“晨曦”,早操出勤率100%;關愛留守兒童的“暖心築愛”行動中,輔導員梁佳亮親力親為,帶領學生一塊與留守兒童對接,和他們一起聯歡慶祝元旦。
“提高政治站位”表現在嚴守政治紀律,強化政治擔當上。計算機2009級4班學生李**身患肺癌,其家離哈爾濱市很遠,定期放化療都是艾荻老師陪在身邊;2013級6班學生都*身患惡性白血病需要做移植手術,艾荻、梁天歌得知後呼籲全院師生攜起手并面向校友、企業、社會募捐16萬元的手術費用;輔導員李博、艾荻、劉鴻圖一直以來都在無償資助學院的孤兒和一些困難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提高政治站位”還表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上,将自己的所學所感運用到平時本崗工作中,這是從“紙上得來”到“躬身實踐”的過程。對于高年級即将畢業的學生開展就業觀的教育,引導學生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樹立家國情懷,自覺融入國家事業。計算機專業09級學生田金明,放棄一線城市年薪十幾萬的工作,隻身來到青海,紮根西部,成為一名普通的通信技術人員。2017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年度人物獲得者、網絡工程14級學生彭藝蕾放棄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直博機會,毅然選擇成為一名IT技術人員,投身IT行業核心技術的研發。
聚焦目标,推進“燈塔工程”,守好“試驗田”
近年來,計算機學院着力構建“燈塔工程”學生培養模式,聚焦目标,以成果為導向,關注達成度,并持續改進方式方法,整合有利資源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燈塔”顧名思義是方向的指引,在迷茫的大學生活中,為學生指明前進的航道,守護他們,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經過對新形勢的研判,學院學生工作團隊決定構建以OBE理念為導向,以設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與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相匹配為前提的育人平台。在育人主體多元、育人場域多樣、育人方式多态等思想政治教育供給結構變化的形勢下,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機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化蘊涵,借助多方資源形成有效合力,從思想引領、價值追求、品行涵育、學業輔導、科技創新、困難幫扶、就業指導、心理關愛等諸多方面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動力。
“燈塔工程”分為學生德育成長體系、學生關愛成長體系、學生科技創新成才服務體系、學生學業生涯及就業服務四大體系,涵蓋所有年級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這四個體系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的并持續改進不斷豐富。每一個體系細分出不同的模塊,每一個模塊又有一些細化的工作作為支撐,如學生德育成長體系下分為三個模塊,分别是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養成教育以及基層黨團組織建設。在談到“燈塔工程”的優勢時,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劉坤雁說,從形式上來看,“燈塔工程”的構建是輔導員的育人工作的總結和提升,但又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透過“燈塔工程”,可以提供給輔導員們一個清晰的工作脈絡,改變了之前輔導員工作總是很忙碌,卻什麼都凝練不出來的現象。同時,輔導員可以通過各個模塊的工作,找到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長,向專家化的職業發展方向堅定前行。對于那些新入職的輔導員來說,“燈塔工程”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範式和流程,讓他們全面了解工作世界,盡快進入角色。從内容上來看,“燈塔工程”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載體,它并非是簡單的活動和活動的總結,在工作内容的設定上其不同于以往的為活動而辦活動,為完成任務而開展工作。計算機學院的創新在于将OBE教育模式與學生工作有效結合,“以學生為本”聚焦學生受教育後獲得的效果,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活動的設計都要圍繞現實成果,并依據學生的達成度,進行持續改進、反複推敲,增強學生獲得感。以學院在2018級新生中推行《成長日志》這項工作為例,其設計初衷在于輔導員想要真正了解學生在“想什麼”,為此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與學生交流的場域,這是一個目标設定,而後組織普通學生發放問卷223份進行調研,經過3場研讨會,确定《成長日志》最初版本,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反複推敲和持續改進,經過4次修改,确定現行的版本。每一個問題設定都在考察學生的目标達成度。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驗,目前運行良好,這種走下網絡回歸書信形式的交流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時間頻度适中,更能夠培養期待值,增強使用的“粘性”。學院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風建設,營造學生們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利用網絡空間做一期話題名叫“淩晨的理工見證奮鬥的青春”,收錄學生備考至深夜的畫面和“原汁原味”的學生感言,引起共鳴,催人奮進。一經發布後閱讀量瞬間突破500人次,本打算隻做一期的話題,因學生投稿量大,現已刊發了三季。
“知常明變者赢,守正出新者進”。學院學生工作隊伍深知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在穩步推進學生培養“燈塔工程”的過程中取得了多項豐碩成果,“燈塔工程”就像是一個“孵化器”,培育出一系列的育人品牌工作:
一門“必修課”:提起“團推優必修課”,計算機學院的學生無人不知,它是學生們“心向往之”的課程。學院團總支在嚴格執行團推優制度的前提下,為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理論素養,開設“團推優必修課”。确定入黨積極分子滿一年的學生,必須要通過學院的“團推優必修課”的學習,才能夠進入團支部的推優程序。“團推優必修課”分為12課時的理論素養鍛造課程、8課時的專業能力提升課程以及合計8小時的志願服務活動。近三年來,學院組織團推優必修課100餘課時,參加學生421人次,推薦170人加入黨組織,加強積極分子對黨的基礎知識、黨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領悟。提升專業素養,培育科學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兩本“日志”:近年來,學院團總支曾兩次獲得省“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号。他們曆來非常重視基層團支部的建設,将其作為開展共青團工作的主陣地,從團日活動對抗賽到最美團支部評選;從支部書記工作述職到“兩會一課”“青年大學習”等活動的開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從2017年9月開始,推行《支部成長日志》,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記錄支部的滴點成長,每個學期一冊,包括團日活動、學習理論活動、學習專業活動、支部幫扶計劃、支部成員成長以及團組織推優評議等諸多方面,力求讓團員們以詳實的文字和圖片展示支部的成長曆程。為團員青年提供更加廣闊的自覺學習、塑造自我、錘煉品格的平台。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書寫他們自身的成長。推行至今效果良好,已經積累了42本《支部成長日志》,并在2018年11月舉行了成果展。
2018年9月,開始為使新生養成教育能夠真正“落地”取得實效,學院在2018級新生中全面推行《成長日記》明确成長目标,給出大一階段成長建議。鼓勵每位同學記錄每天的小收獲、小行動、小感悟,輔導員定期分享每位同學的日志并逐一點評鼓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将不可見的成長過程具體化、可視化,為學生提供持續的成長動力。《成長日記》在幫助學生自省、發現問題并持續改進的同時,豐富了學生工作手段和載體,既能使輔導員每月與每位學生進行一次筆談交流,增加與學生的交流頻次,又能了解學生成長狀态和思想變化,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培養和思想工作的時效性,讓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溫度”,實現與學生相伴成長。
三個科創平台打造:配合學院,構建“金字塔”式的學生科創隊伍,即高年級學生科創骨幹為“導師”,帶動低年級全覆蓋的形式,分方向開展了ACM算法、嵌入式、網絡安全三個方向培訓。積極扶持和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的競賽和學術交流活動,學生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獲獎穩定在每年200人次左右,劉坤雁副書記親自帶隊參加第八屆大學生海峽兩岸信息服務創新大賽,學生在大賽中進行成果的交流和介紹,學生作品直接被企業應用,福州軟件園現場與學院達成校企意向。傳承學院一貫的“以賽促學”的科技創新理念,助力學院的學風建設。
四個創新理念構建:一是OBE教育理念與輔導員工作有效融合的構建。從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到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舉行,“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是新目标。學院學科進入黑龍江省“雙一流”建設名單,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OBE教育理念下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評估中大量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考核内容最終都要落到學生的“出口”上,是學院學生工作隊伍必須要面對的變革。因此,要搶先抓早推動OBE理念與輔導員工作有效融合,其成果就是學院學生培養“燈塔工程”,建設好具有學院、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使其可以與第一課堂有效銜接,共同助力學生成長。二是“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從面向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到着力提升有現實困惑的學生心理品質的專題性工作坊,再到援助心理适應出現問題學生的一對一咨詢,最終以每兩年出台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報告作為檢驗實效性的标準。學院注重對于心理委員隊伍和輔導員兩支隊伍的培訓和網上心理咨詢平台的打造,舉辦心理委員勝任力培訓班21期,積極支持輔導員參加專業化培訓,學院學生工作隊伍現有8人,7人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篇,主持相關課題1項。學院線上咨詢平台,關注人數達1730人,回複學生問題近萬條。三是學業精準輔導模式的構建,建立以生涯規劃為主導,分階段、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學業精準幫扶。對于大一新生,在“認識學習世界”這個環節上引入“入學即入專業”的理念,分方向開展了ACM算法、嵌入式、網絡安全培訓。對于後10%的學生,組成學霸講師團,利用課餘時間集中幫助他們梳理知識點,在考期還開展為期兩周的複習集訓。降級學生一直是學業精準輔導模式中的重點關注對象,為此,每年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都要召開降級學生懇談會,為他們做學業生涯規劃并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現實需要,開展點對點的黨員一幫一活動,學院學業警示學生人數逐年下降。四是着力打造360度家校互助模式,形成育人合力。走進計算機學院輔導員辦公室,“晨曦行動立得好,導員老師勤輔導,家長拍手齊稱贊,家校共築成才夢”這面2017級學生家長送來的錦旗,樸實的語言就是對學院學生工作最好的肯定。學院各年級輔導員建立家長QQ群與微信群,定期開展“微聊家長會”;定期開展“open day”家長開放日,家長在這一天可以深入學生課堂、宿舍、食堂、學生活動等地點,深入直觀地了解學生在校情況。
“五個一”就業服務工作:一場“分享會”豐富學生視野,抓就業就要從低年級抓起,培養他們的就業意識,盡早了解工作世界,樹立正确的就業觀念。邀請校友不定期為在校生進行“學長分享會”,截至目前,已經舉辦10期。一門就業指導課向縱深發展,改革就業指導課,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邀請傑出校友、企業人資、技術大咖成為就業指導課的訪談嘉賓,和大家近距離聊就業趨勢、聊行業發展。一個用人單位數據庫每年更新,建立IT企業備忘錄,與用人單位保持長久的聯系,推薦學生名企實習、就業。一群就業“專職幹事”,落細落實就業動員工作,輔導員王勇在2018屆本科生各班設立“專職就業幹事”,他們将就業信息及時發布到班級,并實行“包幹制”,一名幹事負責一些就業弱勢群體,切實幫助他們最終就業。一種就業方式已成規模,學院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内推學生行業就業,内推名企超過30家。在“五個一”的框架下,輔導員的着眼點不止于學生畢業能不能就業的角度,而是從學生畢業5-10年後的職業發展的角度來提升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提高6.4個百分點,簽約國内頂尖IT公司的人數已經突破8%,年薪15萬以上占51%,4名同學年薪超過40萬。
60萬字的“紅寶書”——《榮耀與夢想》。2014級學生畢業前,在輔導員劉鴻圖老師的帶領下,組織編輯了一本紅寶書——《榮耀與夢想》,300多位畢業生分享大學感悟,“請回答,2014”充滿了大學美好回憶,“關于學習的那些事兒”再現了勇攀高峰的經曆,“生活、不止學習”展現了美好的校園生活,“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膝顫抖依然前行”真實反映了在求學和就業過程中的心路曆程,“大學的27條軍規”給出了中肯的大學建議;14篇班級回顧展示“最好的我們”;“假如大學可以重來”集中了2014級的智慧,反思了如何更好地度過大學四年。創作、校稿、設計、排版均由畢業生完成。知名校友、學院領導老師、畢業生家長也以多種方式參與其中,獻上畢業祝福。離校前,畢業生們将書贈送給學院老師留念,将籌集到的制作尾款以2014級和全體捐贈人的名義捐贈給學院用于支持學院人才培養,将書的電子版送給學院,将他們的大學經驗分享給在校的學弟學妹們。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意義非凡的!”在2018年度最後一期的“茶杯讀書會”臨近尾聲時,劉坤雁副書記總結道。這也是學院全體學生工作人員的心聲和動力。不平凡的新時代已經到來,更美好的征程正要起航,未來計算機學院學生工作團隊将繼續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一點一滴的積累,為強國、為強校、為強院腳踏實地、砥砺前行。最後,摘錄學院輔導員艾荻老師在自己網文中的一段總結:“不覺間已工作9年,9年是時間長河裡的一瞬,卻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有那麼多人相信我、有那麼多人需要我、有那麼多人願意跟随我,我願做燈塔照亮你們前行的路,我亦願更加堅定的用夢想去成就夢想,用信念去捍衛信念,用生命去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