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學校召開科研工作會議,郭二軍副校長代表學校提出“凝方向、建團隊、搭平台、攬項目、出成果、改評價、促轉化”的21字科研工作指導方針,這“21字”科研方針表明學校在科研工作方面頂層設計科學合理、指導明确、任務清晰,使學院執行開展科研工作目标明确,更有抓手,更有依據。軟微學院曆來重視科研工作,學院班子積極學習“21字”科研方針的精神與意義,并由李鵬副院長負責切實推進,抓緊落實。面對學院發展時間短、學術積澱淺,科研人員總量少,學曆結構低,教學任務重等諸多實際困難,學院班子統一思想,不找理由,不甘當陪襯與分母,迎難而上,彎道超車。“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通過分析自身科研人員的專業結構、數量和特點,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并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導向與行業需求,提出“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發展方向,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成果轉化為出口”的工作路線。一年來,通過積極開展工作,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與經驗。
一、建團隊
工作伊始,學院就将“建團隊”作為第一項開展的具體工作,建立科研團隊是所有未來科研工作的基礎保障。通過談話、走訪與調研,學院教師的科研現狀大多處于遊擊隊打法,各自為戰,臨時組建,沒有明确方向,沒有能力主動出擊,大項目攬不到或不敢攬,而學院教師在談話與調研中也深切地表達了對科研團隊的迫切要求,誰都不想過“啥活都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日子”。學院班子也深刻意識到推進團隊建設隻能由學院主導推進,教師個人沒有這個能力,沒有實實在在的科研團隊,所有美好的藍圖都不過是“空中樓閣”。學院由劉勝輝教授、李鵬教授、張春祥教授、黃海副教授、車楠副教授、任明遠副教授分别作為團隊負責人組建科研團隊,根據學院科研人員數量和結構情況,提出“團隊人員不設壁壘、不搞泾渭分明,根據項目需求情況人員共享互通”的思想,提升了團隊的質量與效能。
二、搭平台
明确了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發展方向,需要高質量的科研平台承載科研團隊從事科研活動。學院明确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為依托,主動出擊、不等不靠,打造高質量科研平台。李鵬教授團隊已經成功與黑龍江華電網絡信息産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新三闆上市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組建智慧城市聯合研發中心,中心實際承載8名教師從事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研發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以科技為龍江地方經濟服務的宗旨。7月份,李鵬副院長得知青島天宜九合教育集團(青島市教育行業龍頭企業)計劃與某985高校合作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的消息,便主動出擊與企業進行溝通,曆經四個月不斷接觸與争取,企業從對哈理工不了解、不信任,到最終被哈理工的實力與誠意所打動。集團董事長邢方舟先生在實地考察後說:“沒想到理工大學做科研,這麼實、這麼好、這麼強!”集團已達成與哈理工建立智慧教育聯合研發中心的合作意向,将在教育機器人、智能化教育配套裝備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三、攬項目
學院積極推進科研項目立項工作,在縱向課題方面,着重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在狠抓申請書質量上下功夫,2018年度有10名教師最終提交國家自然基金申請書,教師申請比例位居學校前列;2名教師獲得省自然基金項目立項,2名教師入選黑龍江省高校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1名教師獲得黑龍江省博士後基金資助。在橫向課題方面,學院定位準确,主動出擊,前期建團隊、搭平台形成的傳導效應已經初見成效,2018年度全院橫向課題立項15項,合同金額460.25萬元,兩項指标均突破學院曆史記錄。由此也說明“21字”科研指導方針是一個整體,環環相扣,前期工作做紮實自然會在出口端形成效果。
四、促轉化
科研成果的最終有效轉化,形成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是所有科研工作最終落地的結果。如何盤活學院科研成果,不讓成果鎖在櫃子裡,擺在實驗室裡,是學院科研工作一直積極思考的問題。通過走訪、調研與分析,學院總結出兩點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企業與高校信息上的不對等,高校科研脫離企業行業實際需求;二是,學院的一些科研成果尤其是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成果,本地相關質優企業較少轉化十分困難,需要打通與經濟強省、行業積聚地的通道。鑒于此,學院一方面積極與企業溝通聯系,達成合作,直接服務于企業需求,實現成果的直接轉化;另一方面,學院積極走訪經濟強省,加強合作聯系,打通行業聚集地與學院之間的聯系,形成技術與成果互通的雙車道。2018年11月,李鵬副院長主動走訪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和南京江蘇軟件園,得到園區李東副主任的親切接待,并與江蘇軟件園達成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意向,園區将為學院優質科研成果提供最優惠的扶植政策,園區也将積極宣傳bevictor伟德官网,園區企業的實際需求,也将通過這條“雙車道”第一時間傳導到理工大學。
學院在積極開展科研工作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想做好科研工作絕不是一個學院、一個部門的個體行為,需要全校一盤棋,上下齊動,需要各職能部門的支持,需要兄弟學院的幫助。在此,以一個事例特别感謝科技處吳明陽和資産處初田輝兩位處長,學院在與天宜九合集團談判的過程中,企業僅提前半天打招呼進行實地考察,不讓你有準備的時間。考察過程中,企業風管風控對未來研發中心的場地問題提出質疑,面對這種突發情況,學院緊急聯系求助科技處,吳明陽處長得知情況立刻親自聯系資産處,僅用半天時間就解決了問題,使得合作項目一次性通過集團風管風控。充分體現了兩個部門領導遇事,敢擔當、能做事、做實事的優良作風,理工有這種精神在,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各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很多工作僅靠學院,那是孤掌難鳴。
我們每一個理工人都是理工大學發展錦繡藍圖上的一根根絲線,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努力工作使得每一根絲線更結實、顔色更鮮豔。但是,如果沒有凝聚力将這些絲線結成絲,編成網,那也就是無數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所以,這種擔當、支持與協作才是學校最寶貴的财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理工人不斷的努力下,在各部門相互支撐、相互配合下,理工的未來一定是一張波瀾壯闊、絢麗多彩的錦繡藍圖。
李鵬教授走訪江蘇軟件園與李東副主任合影
李鵬教授走訪上海健石智能與王福廣董事長合影
李鵬教授走訪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
李鵬教授走訪青島天宜九合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