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在校黨委的正确領導下和招生就業處的具體指導下,在學院黨政領導的帶領下,通過全體教職工的齊心努力,軟件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現将一年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軟件學院2015屆畢業生共457人。其中軟件工程專業331人,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126人。我院綜合就業率84.68%,圓滿地完成了學院就業任務。2015年度,軟件學院就業質量取得曆史性突破,80%同學去北京、上海、深圳、大連等城市工作,很多同學簽約百度、阿裡巴巴、美團網、五八同城、用友軟件、金山軟件、搜狗、奇虎360、美麗說、鳳凰網、樂視網等知名企業,其中年薪15萬以上12人,年薪10萬以上100餘人。
(一)畢業生主要就業區域分析
在就業城市分布方面,我院畢業生在國内就業人數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杭州市。北京市20.5%,上海市15.03%,大連市10.9%,哈爾濱市10.5%,杭州市6.2%。
(二)就業單位情況分析
我院2015屆畢業生簽約百度、阿裡巴巴、美團網、五八同城、用友軟件、金山軟件、搜狗、奇虎360、美麗說、鳳凰網、樂視網等知名互聯網企業50餘人,其中年薪15萬以上12人,年薪10萬以上100餘人。簽約人數較多的用人單位如下:
招錄我院畢業生前五名企業統計表
薪酬是畢業生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直接關系到其生活水平和質量。根據對我院2015屆畢業生薪資的調查,目前崗位薪酬3000-4000元的畢業生占15.50%;4000-6000元的畢業生占41.34%;6000-8000元的畢業生占19.96%;8000元以上的畢業生占23.20%(如下圖所示)。 (三)畢業生薪資待遇情況分析
我院2015屆畢業生目前就職崗位的薪酬分析
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措施
軟件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把其作為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的工作來抓,認真抓好落實,确保就業工作真正取得成效。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精心組織,狠抓落實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孫名松院長多次召集全院教師開會,讨論、研究、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并強調要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列入學院工作的重點;與此同時,還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畢業生工作調研,及時了解畢業生的思想動态,不斷總結經驗。為了落實畢業生的就業,副書記劉志勇和輔導員郭寶鵬多次和企業單位聯系、協商畢業生實習工作問題,為我院畢業生和就業企業“搭橋牽線”。
2、強化就業教育,轉變擇業觀念
學院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召開學生大會、座談會等形式,重點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确的擇業觀,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擇業心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正确審視形勢,客觀估價自己,把握就業機會,積極進行就業,組織學生學習和研究就業政策、教育學生端正就業态度,做到先就業再擇業;另一方面,我們聘請成功就業的優秀校友回母校為畢業生進行講座,指導學生就業。他們用自己的切身經曆和真實感受深深地教育和打動了學生,使學生思想認識和觀念有了一定轉變。本年度學院舉辦就業輔導講座5次,包括就業創業講座、優秀校友講座、優秀畢業生榜樣事迹報告會和考研輔導講座等。
3、打牢專業基礎,增強就業競争力
為了學生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技能,增強就業競争力,學院注重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不斷強化學生基礎理論的培養和專業技能訓練,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
(1)在抓好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實習和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在寒假和暑假學院聘請東軟集團實訓講師為大一、大二學生進行項目實訓,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2)學院選送專任教師到東軟集團等企業進行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教育水平,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
(3)選送優秀學生到相關單位進行實習實訓,學院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繼續做好學生的“定制式”人才培養工作。自2014年暑假以來,2015屆457名畢業生中的196名同學通過定制強化培養後,分别選送到青島軟件園、東軟集團、北京文思海輝、哈爾濱達内科技等企業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訓,截止到2014年年底,有30%與企業簽訂三方協議,有40%與實習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
4、搭建科技創新平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軟件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争意識、創新意識、科技意識,努力搭建學生科技實踐活動平台,學院現有計算機協會、ACM協會、EDA協會、oracle實驗室等科技社團,各科技社團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活動,在全院營造了一種濃厚的科技學術氛圍,在各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下,軟件學院各項科技競賽取得優異成績,近幾年,軟件學院獲得ACM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沙盤模拟大賽等國家級獎項10餘項,獲獎人數80餘人,獲得省級以上獎項人數200餘人,通過參加科技競賽,夯實了學生的專業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提供了保障。
5、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就業渠道
軟件學院以軟件産業或行業的需求目标為導向,以“質量工程”為契機,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形成了2年基礎理論教育,1年專業知識教育,1年校企聯合實踐培養的基于校企合作的“2+1+1”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學院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學院領導積極與用人單位進行聯系,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拓寬渠道。近年來共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甲骨文(Oracle)公司、哈爾濱東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人才培養以及就業實踐基地的合作意向,進一步拓展了學生實踐、實訓基地。近年來軟件學院與東軟集團、北京文思海輝、青島軟件園、哈爾濱達内科技等企業合作,将學生選派到這些企業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訓,增強學生實踐技能,通過“定制式”人才培養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可靠保證。
為了有效地做好學生就業工作,将更多的就業信息轉達給學生,我們除了一對一地與學生進行聯系和指導,幫助他們進行就業之外,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包括QQ群、微信群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将有關就業政策和信息傳達給他們,使他們不在校園也能夠獲得就業方面的信息,充分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并及時把握機會進行就業。
6、精準發力,精準幫扶
輔導員通過深入調查,了解掌握畢業生求職就業有困難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和基本需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他們順利就業創造條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和就業引導。開展“一幫一”的個性化指導與服務,直接聽取和解答“困難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的需求與疑問,讓他們認清自身在求職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求職技巧上的實際困難。
7、全員參與,促進就業
為切實做好學院就業工作,從院領導到畢業生都認真學習領會國家、省、學校的相關就業政策并貫徹實施,并積極參與到就業工作中。每學年和學期初,我院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均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就業工作,出台具體措施。通過黨政領導聯系年級制和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對分管學生進行幫助指導,進一步促進了就業工作的開展。學院老師通過自身人脈資源發動社會力量,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幫助,聯系具體工作單位,學院積極聯系校友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實現了學院、學生、老師、校友的完整就業工作網絡,有力地保證了學生就業工作。
8、注重分析,加強總結
為加強就業工作的穩步推進和深入落實,我們注重就業數據分析,及時總結就業情況。一是對以往就業工作的資料,進行仔細地分析統計,對省内外的人才需求情況有了更充分地了解,通過對就業形勢的分析,增強了學生就業的信心。二是做好就業資料的存檔工作,與就業學生保持緊密的聯系,不斷将他們反饋的信息記錄下來,掌握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整對在校學生的培養方向,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競争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015年軟件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1、部分畢業生就業和擇業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和更新。目前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業時比較關注專業是否對口、單位性質如何、薪資待遇的高低,達不到個人願望的就不想去,這與目前社會需求、國家要求、政策導向還存在一定差距。
2、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專業技能,使學生找工作時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到企業工作時用得上、進步快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就業工作是生命線、感情線、穩定線”的指導思想以及李校長在學校2016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2、創新就業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化協同育人,穩步實施“2+1+1”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好大三學生的定制培養工作以及畢業生就業工作。
3、全面培養學生的競争意識、創新意識、科技意識,努力搭建學生科技實踐活動平台,争取更多的學生參加學術科技競賽,在全院營造了一種濃厚的科技學術氛圍。
4、深化校企合作,廣泛加強與企業聯系,進行相互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專業指導。
5、進一步挖掘校友資源,加強與校友的溝通和聯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北京、上海、大連、深圳、杭州等地建立學院校友會,通過校友資源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幫助。
6、到北京、上海、杭州等我院畢業生集中就業的城市和企業進行走訪,主動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系,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