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學院教工參加2015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宣講會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5-09-29浏覽次數:13

    為了進一步促進中歐在科研創新領域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鞏固和加強中歐科技創新領域的夥伴關系,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和歐盟駐華使團于2015年9月23日上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2015年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黑龍江宣講會。bevictor伟德官网軟件學院孫名松院長、崔林海教授和科研秘書劉文婧參加了此次宣講會。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張長斌首先緻歡迎辭,他指出黑龍江在材料制造、裝備制造業等方面與歐盟都有很好的合作,與歐盟有很多的交流機會,我們國家今年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政策推動了中國産業的整體發展。歐盟提出的“地平線2020計劃”與中國的“互聯網+”有很多合作機會,各高校、科研機構應從中找到開展合作的機遇并抓住此契機推動黑龍江省整體發展。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歐洲處董克勤處長在宣講會上指出,值此中歐建交40周年之際,開展此次活動,歐盟各成員國與我國各省、各學校開展科技交流合作,相關學者找到合作機會。歐洲願意分享交流知識儲備和行業經驗,願意與中國展開各種科學研究。

    歐盟駐華代表團科技參贊薄思睿博士在歡迎辭中提到,中歐建交40周年之際,雙方展開此次活動會進一步加強中歐雙邊科技創新領域夥伴關系,中歐應該共同努力,打造平等、卓有成效、互利互惠的夥伴關系。

接下來法國、馬耳他、瑞士駐華科技參贊和中國區代表分别介紹了所在國的科技及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和資助項目。薄思睿博士還詳細介紹了歐盟—中國科研與創新合作地平線2020計劃。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宛予教授作為法國國家科學院醫學圖像與信号處理國際實驗室中方負責人,分享了對歐科研項目合作經驗,講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國際實驗室研究領域,法方實驗室科研人員均來自國内一流院校與科研水平首屈一指的機構。二是國際實驗室高标準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外國學生要注重語言交流。三是科研選題要有前沿性,主要考慮到研究基礎的差異,合作是否有針對性。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的董為副教授也分享了他的國際科研項目合作體會。

    黑龍江瑞士中小企業研發中心代表在宣講會上指出,通過與瑞士的項目合作培養了國際視野,了解了瑞士良好的教育體系,比起以前更加尊重傳統與自然。學習了歐洲先進的創新經驗,擴大了合作前景,優化了産品結構,提升了中小企業的管理能力,優化了管理結構,有利于長遠的發展。通過與瑞士大學的合作,設計生産了符合歐洲标準的産品,促進了行業裝備的發展水平,制造了符合國家“互聯網+”等行業政策的産品。

    EURAXESS Links(歐盟科研人員網絡)中國區代表Andrea Strelcova(史安莉)介紹了EURAXESS Links的概況并介紹了《2015中歐研究人員流動與合作資助指南》,這本書展示了歐洲40個國家一系列廣泛的科研資助計劃,包括歐盟科研創新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及其它歐盟的科研資助機會。

    軟件學院2014年提出了“專業化、國際化、信息化和有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其中國際化理念的提出既是與學院以往學生培養一脈相承又是對學院未來發展的期許,之前學院很多課程一直采用中英雙語教學,低年級學生還要參加日本語學習,由于注重外文學習,學院師生的綜合素質很高,有在日本國内軟件公司工作的學生,也有在國外攻博回國的教師。孫院長一直強調外文學習的重要性,多次在師生座談會和學院教工大會提及。在2015級的新生見面會上,孫院長語重心長地和同學們交流了人生感悟,并提出了殷切期望,又再次提到了大學期間要學會處理好中文和外文的關系。孫院長指出未來學院還要進一步拓展和加深與海外高水平大學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逐漸形成自己的國際化特色。加強管理,提供硬件環境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四六級通過率,使用高科技手段為師生營造外文交流環境。此次軟件學院教工參加2015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宣講會,正是落實學院提出“國際化”新舉措。面向世界,傾聽世界的聲音,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對外拓展科研合作空間。為學院日後“國際化”舉措富有成效,積累了經驗,是“國際化”建設的良好開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