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完成學校“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最後一年。軟件學院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十二五規劃為指導,重點面向軟件工程省級重點專業驗收、卓越工程師建設以及試點學院綜合改革三大任務,并圍繞“專業化、信息化、國際化、有文化”四個方面具體開展工作。
一、教學工作
1. 繼續加強教學日常管理
教學工作的平穩有序進行是學院發展的基本保障。在2015年,學院會繼續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保證教學任務按時落實,課程考試成績按時提交,力争全年無教學差錯和教學事故發生。學院會加強對教學日曆、教案的檢查,對教師授課過程的監督力度,保證教學的質量要求。
2. 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2015年,軟件學院會進一步加強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不等不靠主動與重點大學高水平博士畢業生進行接觸,争取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學院會進一步加大對教師參加培訓、交流的支持力度,制定獎勵扶持政策鼓勵教師去高水平企業和大學進行培訓、訪學,并加大企業工程師參與學院的教學工作的比重。
3. 繼續深化教學改革進程
2015年,軟件學院将進一步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工作,完善此項工作的學院獎勵政策,成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指導小組,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類項目的獲批率,使得教學類項目立項數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發表教學類論文突破20篇。學院将進一步推進學生考核方式方法改革進程,減少集中考試課程數量,全力推進CDIO教學方法改革和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4. 繼續加強學科競賽的支持力度
2015年,軟件學院将繼續本着“以賽促學”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對學科競賽的支持力度,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意大賽和創新實踐項目。重點扶持ACM程序設計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人才設計大賽以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在保持原有成績的基礎上,力争在國家、國際級别的獲獎上取得新的突破。
5. 完成軟件工程省級重點專業驗收工作
2015年,軟件工程專業要完成省級重點專業的驗收工作。在上一年度的學校中期檢查中,我們已經找到了差距和問題。本年度此項工作的重點是按照申報要求制定完成情況對照表,查缺補漏,高度重視,成立重點專業驗收領導小組把工作做細緻,完成此次省級重點專業的驗收工作。
6. 繼續開展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2015年,軟件學院會重新啟動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工作,總結2013年開展此項工作的經驗與問題,制定更加科學的導師制實施方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風氣,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軟件學院教師科研基礎力量薄弱的情況。
7. 加快教學信息化建設進程
2015年,軟件學院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新的重要工作任務。上一年度,在學校的支持下,學院主要是對此項工作進行論證和前期準備。本年度,此項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具體工作的實施,包括院級數據中心的建立,信息化教學平台的建設以及可視化教學資源的多渠道儲備等方面,為後續信息化教學融入日常教學體系打下紮實的軟硬件基礎。
8. 打造新型實習實訓教學環境與理念
上一年度,軟件學院針對學生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境進行了充分調研,發現了問題,并通過多次嚴肅的論證與研讨創造性地提出了“企業導向式實習實訓培養理念”,與多家高水平企業合作計劃将學院的實訓中心打造成全新的“模拟企業”實訓模式,承接全院學生的課程設計、生産實習和認識實習,并将其貫穿于整個學期,改善目前傳統實習實訓流于表面、脫離實際的弊端,在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實習經費。2015年,此項工作的重點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學院實訓中心硬件環境建設,先要有“模拟企業”的形;二是整合多元化師資隊伍支持實訓中心教學團隊,要有“模拟企業”的人;三是制定以項目驅動的新型培養方案,學生不僅針對某門課程進行實訓,還要承擔确定的實際企業角色,也就是要有“模拟企業”的魂。
二、科研工作
9. 繼續提升科研水平,實現學院的實質轉型
軟件學院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科研工作有了長足發展,已由初創階段的近乎為零發展到人均學術分數在學校名列前茅。然而,科研工作目前仍面臨學科與專業分離、科研團隊尚未完全形成、以及缺少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升的瓶頸。因此,今後科研工作的重點是逐步破解這些瓶頸問題,持續提高軟件學院科研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使軟件學院由教學型學院逐步轉變為教學研究型學院。
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重點培養青年拔尖人才,力争在企業智能計算、網絡安全、網絡信息處理與數據挖掘、機器翻譯、物聯網及雲計算五個研究方向上培育學術研究團隊。
根據學校政策适時出台和修訂科研獎勵政策,通過獎項的不斷調整,激勵和引導教師逐步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與水平。
鼓勵教師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重點推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工作,加強學院内部專家研讨、評審機制,提高項目申報質量。
組織和引導教師加強科研成果的凝煉和提升,重點推進發明專利的申報工作和成果獎的申報工作,同時為科研成果的推廣做好服務,實現可産業化項目零的突破。
探索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的企業實踐教學基地,加大與企業在工程項目研發方面的合作,推進企業委托項目的研發,并為校企聯合申報攻關類項目做準備,最終實現校企協同創新。
年度成果指标為:發表核心以上論文40篇,獲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明專利1項,培育可産業化的項目1項。
三、學生工作
10.按照學校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學生工作
落實學生處以“三深入、三學習、三提高”為内容的“三三行動”方案,通過“主題團日”、“班會”、“先進事迹報告會”和學生黨員“組織生活”等形式開展以“踐行雷鋒精神”、“自強自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教育活動,使之成為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的有效載體。
堅持教育引導與嚴格管理相結合,執行輔導員深入宿舍、深入課堂、深入學生活動制度,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穩步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特殊群體學生。通過講座、學生工作坊等形式對一年級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工作;對二年級學生培養專業興趣;對三年級學生做好定制培養工作;對四年級學生做好就業工作。
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做好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黨課培訓工作以及黨員發展和轉正工作;做好“青馬工程”培養工作,通過專題講座以及視頻學習理論等形式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培養我院“青馬工程”學生骨幹。
做好學生幹部選拔和培養工作,通過素質拓展訓練、學生幹部培訓會等形式培養和鍛煉學生幹部的各方面能力,引入競争和成績考核機制,争取打造一隻政治素質過硬、能力較強、工作高效、梯隊建設合理的學生幹部隊伍。
做好學生組織和社團組織的管理工作,通過團總支、學生會等各大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實現志願服務基地化和品牌化,推動實踐育人制度化常态化。
11.圍繞“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抓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加大市場調研工作力度,拓寬合作渠道,開發新模式,計劃在哈爾濱、北京、長三角各新增一個合作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同時将嘗試探索與一家企業建立一種新的、更深層次的合作模式—将企業與學院學生學習小組或者社團對接,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真正項目,以此塑造合作品牌和創建合作亮點。繼續鞏固校企合作成果,逐步建立穩定的畢業生就業渠道,認真做好畢業生派遣工作、文明離校工作和畢業生檔案整理工作。
12.積極搭建并培育學生科技創新平台
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形成一年級培養興趣打基礎、二年級集中培訓提高能力、三年級為重點組隊參賽的活動模式,争取實現科技競賽成績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黨建和文化工作
13.積極發展教師黨員 形成人人上進的氛圍
共産黨是先進的組織。目前全院教師有60人,黨員31人,比例不低,但較多的骨幹教師沒有要求入黨。這就需要黨員同志既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模範帶頭作用引導他們靠近黨組織,也要做相應的幫帶作用。
14.繼續推進學院文化建設 将文化化于無形
定期組織教師内部和外請專家在學院進行講座等形式的交流活動,形成真正的大學文化氛圍。鼓勵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大學除了收獲專業知識,更要形成全面綜合的素養能力。鼓勵支持教師的學術、文體,讓教師成為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