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留校任教19年,并當選了bevictor伟德官网教學副院長,唐遠新仍然保持着學生時代養成的習慣,對于所有曾經教導過自己的師長,他都會直呼“老師”;而筆者,也因為曾在他大三時給他們班代過幾節英語課得以享有了同樣的“稱呼”。
“作為四川人,我特别認同老鄉張國立說過的那句台詞‘做人要厚道’”,談到這句話,唐遠新以他帶着些許鄉音的普通話真誠地解釋道,“無論取得多大的成績,人都不可以忘本,不可以忘記在自己成長道路上提供過助力的人,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至于我個人,當初隻是一個千裡迢迢從大西南來到大東北求學的農家娃子,一窮二白,若不是有幸在哈理工得到了恩師們的悉心教誨,就不會有我今天的成績。對于那些給予我幫助的恩師,他們身上傳遞的正能量,讓我始終銘記,我永遠尊敬他們。”
心若在 夢就在
唐遠新認同自己有“廣闊的心胸”,但更多将其歸結為個人“志當存高遠”的人生态度。
“我的老家是在四川省資中縣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印象中除了賺錢比較不容易之外,其他各方面都非常不錯。但我不甘心走父兄們的老路,從小就下定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決心,力求用知識改變命運。盡管天資并不聰穎,盡管家鄉的辦學條件非常有限,盡管1990年首次參加高考名落孫山,我都沒有氣餒,就像《隐形的翅膀》唱的那樣: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現在想來,那就是我少年時代做過的中國夢吧!”他回憶說,“那時的高考還處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我一個山裡娃想闖關成功确實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啊!第一次高考失利後,我痛定思痛,深深體會到高水平環境創造高水平人才的道理,于是決定‘上高四’,非得考一所師資水平高的學校不可。為了籌集到複讀的高額學費,我隻身離家外出打工,以我當時瘦小的身材,整整在窯廠背了一個月的磚!賺齊了學費,我又滿懷信心、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第二輪備考,最終被哈爾濱電工學院計算機專業錄取,成為我們村裡的第一個本科生。”
飛過了曾經的絕望,終于實現了“出鄉關”的夢想,唐遠新卻并沒有飄飄然,因為他的中國夢“恒久比天長”。為了給自己“更多的希望”,四年的大學生活中,他更加刻苦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主動熱心為同學服務,各方面表現都非常突出。他從大二下學期開始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最終在1995年畢業時憑借超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溝通、組織能力獲得了計算機系唯一一個留校任教的名額。
留校任教固然使唐遠新完成了“跳農門”,但卻很難說是一個利好的結果。因為那時的哈理工剛剛合校,雖然“收攏五指握成拳”,但還不足以立時改變原本辦學條件的薄弱,計算機系的老師在收入和待遇上遠遠遜色于省内外的多數兄弟院校;同時在全國各地,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不少非此專業的畢業生在經過某些計算機培訓學校的“再加工”後很快就找到了年薪6位數的工作崗位。
“畢業後,我完全可以選擇‘孔雀東南飛’、‘進軍北上廣’,抑或是‘衣錦還鄉’,那樣一來,即使現在不是腰纏萬貫,起碼也會有足夠的底氣和班裡那些曾做出此選擇的兄弟姐妹們比一比生活質量了。”唐老師笑言。“但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留校當一名人民教師,而且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将來,都不會後悔。錢不是萬能的,人活着可以沒有太多的錢,但一定要有一顆公德心、一股精氣神兒。哈電工雖然不夠‘高大上’,但它培養我的風骨,常會友、郭鼎印、張鳳仙等各位恩師的無私奉獻精神潛移默化地造就了我的公德心,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希望的田野’,這裡有我的夢想,我能夠在這裡開始新的築夢和逐夢。”
心無邪 行無憂
時光荏苒,彈指間又是将近20個年頭過去了,而在這些年中,“留一個願望讓自己想象”成了唐遠新職業生涯中永恒的主題,并不斷推動他在事業上邁上新台階。
從初登講台的第一天起,唐老師便懷着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責任,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教學中。在課堂上他總能把IT業的最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并緊密結合工程實際來運用這些知識,讓學生愛聽愛學,得到了校内同行專家及領導的好評。2004年他榮獲“校教學優秀獎”和“優秀教師”榮譽稱号,在2003年、2004年和2011年3次獲得“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榮譽稱号,并于2006-2011年連續5次獲得“優秀主講教師”榮譽稱号。
不過,唐老師的全部“精氣神兒”并非僅用于教學。“當年我選擇報考計算機專業,是因為看好它作為前沿學科在新世紀的廣闊發展前景,而後計算機領域日新月異不斷發展的事實也證明我的預見是正确的。”他曾在很多場合表示過這樣的觀點,“因此,從事這個學科的人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地教學,那樣隻能當個教書匠,就算賺得再多也是沒有前途的。”為此,在緊張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他滿懷熱情,積極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先後主持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計算機專業課案例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及其實效性研究”、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課題“地方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和多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編著教材3部,并作為骨幹成員參與多項863/CIMS課題、國家及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和市重點攻關項目以及企業委托項目,他的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他本人也被評為“黑龍江省CIMS應用示範工程先進工作者”。他撰寫的論文《以目标驅動的自我和自主學習》獲省高教學會優秀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參與的教改課題“計算機學科本科教育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編著的教材《Oracle數據庫實用教程(第二版)》獲省高教學會優秀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并被遴選為人保部數據庫工程師認證考試培訓指定教材。
唐遠新深知實踐創新能力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從2005年起,他一直堅持指導學生開放實驗、創新實驗,并承擔了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指導任務。2007年,他擔任了計算機系主任職務,從此在系裡掀起了“人人都要重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熱潮,先後制定了《計算機系關于推進本科生課外科研和實踐技能訓練的實施辦法》、《計算機系關于推進學風、教風建設的若幹措施》、《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專業建設成果資助管理辦法》等相關措施,使本科生課外科研和實踐技能訓練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學生參加的熱情也很高,年均200多人參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畢業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到知名技術企業就業的學生明顯增多,有以年薪19萬元簽約騰訊的、有以年薪19.5萬元簽約人人網的,還有簽約百度、華為等大公司的。
自2011年起,唐遠新開始了對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指導工作。競賽所需知識先于課程教學,且大部分還超出了課程教學内容。為取得好的競賽成績,唐遠新要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對參賽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訓練,他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參賽學生身上,全年他基本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他指導的學生1人獲得國家二等獎、4人獲得國家三等獎、多人獲得省級和地區級競賽獎,特别是在省第七屆ACM程序設計競賽中獲得3項一等獎、在第六屆東北地區賽中首次獲得了一等獎,擴大了哈理工計算機專業在行業内的影響,為學校赢得了榮譽。
2011年底,唐遠新開始擔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學副院長,他站在學院發展的角度,積極争取社會優質資源支持學院發展。經過他的努力,計算機學院加入了Oracle教育基金會的“高級計算機科學”教育項目,建立了bevictor伟德官网-Oracle國際認證考試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2013年初,又與ARM公司中國技術服務商、北京通聯物網公司聯合組建了物聯網專業方向實驗室。
在衆多成績面前,他反複強調,這些是計算機學院廣大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團隊,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沒有大家的全力支持與通力合作,我就是無源之水,寸步難行。”
心有餘 力更足
“擔任學院領導職務以來我一直在強調,現在計算機學院硬實力建設越來越好了,可軟實力的建設,也就是說育人方面的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作為一名教師和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在此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可以說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内學院和我個人最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唐遠新如是說。
早在承擔計算機09-2班《操作系統》課程期間,唐老師就敏銳地發現有一名男同學學習狀态有問題。于是主動聯系該生,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煩惱和心事,當得知其有自殺傾向并且幾次試圖自殺,唐老師及時将此信息與輔導員和任課老師說明,最終避免了悲劇的發生;網絡工程專業某女生有嚴重駝背殘疾,學習成績優秀卻屢屢遭遇求職挫折,唐老師知悉後及時與相關企業聯系,向招聘人員詳細介紹了該生的優異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優點,最終幫助她解決了就業問題。
“我是貧苦農家子弟,考到咱校的很多學生都有着與我相同或相似的經曆,我知道他們的苦楚,更懂得他們需要怎樣的幫助。”唐遠新表示,“在學生遇到經濟困難需要幫助時,隻要力所能及,我會出資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我還多次為學生做講座,幫助學生樹立夢想,及早做好職業規劃,以此來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學生把我當做知心朋友,畢業後還常與我聯系。”
盡管個人工資不高、盡管自家消費能省則省,但唐遠新卻是出了名的“樂善好施”之人。汶川大地震時,他累計捐款2500元;應科院教師曹作寶的女兒患病急需救命錢,他捐了1000元。為支持學院學生開展學習和競賽活動,他資助2000元,又通過個人影響力,從企業籌款8000元,并将自己的幾台電腦拿來給他負責指導的校ACM-ICPC集訓隊解決設備短缺的燃眉之急。在他的榜樣作用下,無私奉獻已成為集訓隊的一種文化,校ACM-ICPC集訓隊還被校團委評為“2012年度感動理工優秀學生集體”。而唐遠新本人,也在2013年當選“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
“很多人都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不好管,但你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法麼?我也是從學生階段過來的,我懂得‘身教勝于言教’的份量。所謂‘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立德樹人’,這些華麗動人的辭藻不能光靠說,而要靠咱們人民教師用行動實實在在地做!”唐遠新堅定地說,“自留校任教以來,我面對過各種各樣的以權謀私的誘惑,但我有自己的立場,我不富有,但精神富足,任何人也休想改變我安貧樂道的人生觀。我願盡全力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我的學生。”
盡管唐遠新已經是副院長,但是他們一家三口仍舊居住在裝修簡陋的房子裡,該房系1997年時任計算機系主任常會友為照顧他的特殊困難(夫妻雙方家都是外地,兒子即将出生)而從校領導那裡争取下來的“特批房”,最初是一間19平方米的合廚,但“這所小房使我成為原計算機91級兄弟們中分到單位房子的第一人,距離上班地點也不遠,我很滿足!”分到房後的第二年,曾有南方企業以三室一廳住房和10萬年薪誠聘他,卻被他婉言謝絕了,因為“房子再小也是學校為了我克服重重困難才解決的,人不能不懂感恩,更不可見利忘義”。如今,他的居室面積已經達到将近50平方米,不僅對于他的三口之家夠用,而且相對于哈理工同級别員工算“挺大的了”,更讓他深感滿足。
其實,随着唐遠新這些年來在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社會知名度的提高,各種“跳槽”的良機也紛至沓來,甚至福建打工的哥哥都曾搬出“人生無處不青山”勸他“良鳥擇木而栖”,但他從未動過心:“理由很簡單,就是我說過的公德心、精氣神兒,它們讓我‘不去想别人擁有美麗的太陽’、‘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的中國夢注定要在哈理工實現,現在‘革命’尚未成功,我和同志們仍需堅持努力。”
新聞來源:校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