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軟件學院是全省高校試點學院,現有教職工60名,其中專任教師49名,80%以上為博士或碩士學曆的青年教師;在校生1796名。自2003年建院辦學以來,在學校正确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軟件學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師生,改革創新,突出特色,構建師德建設載體,有效地發揮了“三育人”功能,夯實了試點學院辦學的發展基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道路。
一、加強領導,以改革、促發展,全面推進學院師德建設。
教育在于為個體生命的自主發展創造所需要的條件,讓生命自主、自由地發展。
1、在試點學院發展建設過程中,院班子對師德建設有着清醒的認識:将立德樹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師德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要向改革要答案,用教書育人促進試點學院綜合性改革。緊緊抓住“三改革、一完善”的綜合改革工作主線,将師德建設納入試點學院發展規劃,書記院長親自抓,注重發揮師德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全院教師達成了“教書育人,教書為手段,育人是目的”的共識,形成了以改革、促發展,統一領導、齊抓共管的師德建設工作局面。
2、按照校黨委統一部署,學院黨總支認真組織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班子成員擺正位置,轉變角色,用“是否做到解決制約辦學發展突出的瓶頸問題”來檢驗班子集體的工作能力,完成了專項治理任務16項、長期整改任務8項,增強了規矩意識、底線意識和改革創新意識,凝聚了全院黨員幹部和教師的意志,形成了試點學院綜合改革的共識,打造出了一個始終保持着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院班子集體,為推進學院改革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近年來,學院先後湧現出了1名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優秀教師,2名全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2名校師德标兵,20餘人次榮獲校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号,1個黨支部連續榮獲校優秀黨支部稱号。班子成員年度考核3/5為優秀。
二、目标導向,以責任、促轉變,夯實學院師德建設群衆基礎。
軟件學院是一個年輕的工科教學型學院,學生多、青年教師多,教學任務重、師德建設經驗積澱少。院班子十分清楚:試點學院綜合改革目标能否實現,教師是決定因素,而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又取決于能否形成共同理想,這離不開師德的有力支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學院将“愛與責任”作為師德建設的切入點,把“當一名好教師”列為教師最基本工作要求,把“學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列為教師最基本服務導向,實施“導師制”、“班主任制”和“競賽指導制”。倡導教師用高尚的情操引導并感染學生,用真誠的行動關心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夯實師德建設的群衆基礎,營造教書育人的氛圍。
兩年來,全院教師分别承擔新生班主任、二三年級學生導師和學生科技活動指導教師工作,有效的發揮導師協助學生裝備人生的主導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教風、學風和考風的轉變。他們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無任何教學事故和違規、違紀行為發生,教學效果優秀率90%以上。
三、創新機制,以特色、促成效,打造學院師德建設載體。
建院辦學十年多來,院班子把握高教發展的脈搏,抓住貫徹落實“高教30條”的有利契機,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創新工作機制,凝煉辦學特色,努力做到學院師德建設與試點學院綜合改革同步推進。
1、第一個提出“培養規格分類加專業方向分類加主流技術平台分類”多樣化辦學理念,解決了軟件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針對性不夠明确等主要矛盾。該辦學理念被學校确定為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用于指導2006版和2010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第一個實施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養模式,破除了人才培養自我封閉辦學現象,有效地化解了學院、企業、學生之間矛盾。該模式已成為我校人才培養方式之一,現已推廣至省内示範性軟件學院。基于校企合作的“2+1+1”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批首屆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
3、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關注學生的基本需求,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從體制和機制上為持續提高質量提供根本保證。
--結合行業或企業實際需求設計教學内容,實現自由課程向模塊課程轉移(即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移),解決了教學内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問題。
--設計彈性化、柔性化的教學計劃動态調整機制,引入CMMI思想,建立教學過程的持續改進機制,實施教學過程管理、定量管理和定量評價,改變了傳統式教學評價方式。
--引入CDIO工程教育方法,推行“做中學”,改變灌輸式教學,實行啟發式、案例教學,從根本上改革專業課教學方法。學院被确定為學校CDIO教學方法改革的試點,基于CDIO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方法現應用于校2010版人才培養方案中。
--增設實訓中心和校企合作辦公室,内建校内模拟企業真實環境的工程實踐平台,大力推行實驗教學自制設備研制,外聯20餘家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并形成了“兩段式”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校企協同發展與多赢。在東軟集團成立二十周年的慶典上我院被授予校企合作“創新”獎。
4、組建CDIO教學等7個教研團隊和企業智能計算等4個科研團隊,團結協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核心以上學術論文57餘篇,其中SCI 檢索1篇,EI檢索51篇;省級教改項目7項,校級教改項目13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3餘篇,主編教材9部,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項。
5、每年選派1-2名專任教師到企業進行半年或一年研修,聘請業界著名專家和工程師為兼職教師,形成“走出去、請進來”開放式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機制。
6、堅持立德樹人作為學生工作主線,建設網絡陣地、心理咨詢、科技平台和“定制式”培養四個有效載體,夯實學生工作基礎,解決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學習風氣、知識結構與職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三全育人”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0餘名學生獲國家級獎項,百餘名學生獲省級獎項。
7、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定制式”就業模式,提高畢業生就業競争力。全院每屆都有50%以上的畢業生通過“定制式”就業。一次就業率年均保持在90%以上,為學校成為“全國就業50強高校”做出了突出貢獻。
8、将文化建設列為試點學院綜合改革的基礎工作之一,制定并組織實施《軟件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近年來,累計投入近千萬元,治理和改善辦學軟硬件條件,全面提升了師生對校院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凝煉出了“識大體、顧大局,以院為家、節約高效,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軟件學院“東遷”精神,形成了院本特色校園文化。
四、辦學成效
1、近幾年來,軟件學院先後取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算機軟件人才培訓中心、哈爾濱市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等省市級資格認證。
2、軟件學院獲批全省高校試點學院,獲批“黑龍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單位。被确定為學校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3、軟件學院榮獲“第一屆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教學管理質量獎”集體獎1項,個人獎1項。
4、軟件工程專業獲批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重點專業,獲批黑龍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獲批黑龍江省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全院師生思想統一,幸福感、自豪感有了較大的提升,凝聚力、戰鬥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學院師德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4、工作成效。以2013年度為例,學院積極探索試點學院綜合性改革,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驗區、專業特色發展的示範區”的建設。
——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獲批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各3項,教育廳項目6項,專利授權9項,專利10餘項。凝練企業智能計算、機器翻譯、物聯網及移動計算三個科研方向。核心以上期刊發表50餘篇論文,其中SCI、EI檢索46篇。
——專業建設取得新成就。自主開發“基于開源軟件物聯網實驗裝置”,承辦全省《物聯網應用技術研讨會》,主持和參與的教研項目均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批省教改專項3項,發表教研論文10餘篇,出版教材6部。
——綜合性改革取得新進展。制定《bevictor伟德官网推進試點學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啟動“導師制”和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制定《軟件學院教師考核評價及津貼分配方案》,出台《軟件學院有關人才培養和學術獎勵辦法》。
——實踐教學水平得到新提高。自主研制物聯網專業實驗平台,編寫配套指導教材,2014年初将投入使用。
——校企協同育人取得新成績。新增三家就業實踐基地,寒暑假組織完成4門課程、400餘名學生的項目實踐。2014屆188名畢業生到企業進行實訓就業,完成了2015屆205名學生的定制選拔,定制率已達45%。
——工作作風有了新轉變。認真組織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院師生的工作作風有了新轉變,學院領導班子的集體決策力和執行力有了新的提升。本年度獲評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先進黨支部1個、校先進個人6名、院先講個人2名。
——學生科技活動取得新成績。建成Arduino開源電子設計和ACM程序設計兩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平台。學生參加第四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第37屆ACM/ICPC亞洲區域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黑龍江賽區)等、榮獲國家級獎項10項,省級獎項25項。
——倡導高效節約。暑期完成東區1号樓5樓西側教室的維修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