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今天是七月一日,建黨93周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此召開全校幹部及骨幹教師大會,宣布中層幹部任職的決定,全面總結機構調整與中層幹部換屆工作,對今後中層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談幾點希望和要求。
一、本次機構調整與中層班子換屆工作的特點
本次機構調整、中層班子換屆工作自4月15日正式啟動,曆時2個月、50餘個工作日,目前已落下帷幕,實現了預期的目标。其工作有五個特點:
(一)環境特殊,風險高
本次機構調整、幹部換屆适逢中央《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剛剛修訂并頒布,許多新思想、新要求如何落實正在推進當中,對于高校的一些具體問題如何解決尚在探讨之中。而且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求穩怕亂的思想對改革産生了消極影響。但如果不改革就是不作為,改革就要有風險,因此這次改革是有較大的政治風險的。
(二)改革涉及因素複雜,是一次破冰之旅
一方面,中央正在落實和推進清理機構和幹部超級别、超職數配備的問題,省政府正在推進落實高等學校内部機構設置和幹部職數有關規定的要求,我校減少内部機構1/3,正處級職數減少20%,同時還要清理雙肩挑的問題。
另一方面,教育實踐活動中群衆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用人導向問題、幹部風氣問題、中層班子建設問題、如何加快學校發展問題等等。此外,還有MBA事件中暴露出我們的管理薄弱問題。走出MBA事件的陰影、加快強校建設要求我們必須正風氣,必須重新排兵布陣、凝心聚力,打突圍戰、攻堅戰。這些問題相互交錯,給改革帶來極高的難度。因此,本次改革是一次破冰之旅。
(三)精心設計、謀劃,明晰工作思路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黨委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實際,走下去,問需問計于廣大師生員工,廣泛聽取群衆意見;走出去,到上級單位、企業和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請進來,通過專家講座拓寬思路、洗腦充電。召開兩級幹部研讨會,碰撞思想火花,形成共識。貫徹中央新條例,确立以正風氣、樹立正确用人導向為方針,用倒逼機制謀劃改革措施。在此基礎上,黨政領導班子經過深入研究,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形成了機構調整、中層班子換屆工作的具體方案,明晰了主要的工作思路,即:本次機構調整、中層班子換屆不是簡單的做加減法,也不是單純提拔幹部、安排幹部,而是要為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優化機構、明确職責、理順關系、提高辦學效率打基礎;為轉型發展、建強校選配優秀管理人才;為突圍攻堅提供組織保障。
(四)傾心組織,強化落實
兩個多月來,全校上下及社會對本次改革給予極大的關注,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給予了高度重視,學校領導班子、組織等部門的同志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這次改革中,認真謀劃、潛心組織、強化落實,先後召開黨委常委會議10次,組織召開幹部動員大會、基層單位和部門負責人專項會議、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等共計68場次,到基層談話推薦902人次,學校黨政主要領導與各級幹部一對一談話200餘人次。整個實施過程中,黨政領導班子能夠充分聽取民意,強化政治和組織紀律,決策中做到了:堅持原則、充分醞釀、充分溝通、統一思想、化解矛盾、果斷決策、立即公示、及時談話、适時交接、環環相扣。
(五)以條例為準繩,從實際出發,創新發展、破解難題
本次處級幹部換屆聘任工作的五個特點:
一是強化黨管幹部。中央在新的幹部條例中特别強調,在幹部選任中,必須強化黨管幹部的原則,必須充分發揮黨委和組織部門的領導、把關和決策的作用,這不僅是權力問題,更重要的是責任和使命。在實施過程中,黨委采取了民主測評、民主推薦、談話推薦、個人推薦、組織推薦等多種形式聽取民意。在各環節中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在決策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排除各種幹擾,用“三心”選人,始終堅持為事業發展選配優秀管理人才。堅決貫徹以德為先、群衆公認、人崗匹配、輪崗交流、優化結構、公開、競争、擇優的基本原則。黨政一把手高度統一,班子成員之間充分溝通、協調一緻,相關幹部及時溝通、化解矛盾。每一輪決策,班子投票通過率均達到100%。
二是全方位進行幹部測評。改革原有處級幹部測評方式方法,從群衆和服務對象、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等3個層面,充分評價幹部情況。
三是采用“閃電戰”和分級負責等方法防止跑風洩氣。不論是開展推薦,還是統計測評票、到基層單位組織談話,等等,都是速戰速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幹部選聘工作的公平、公開和公正。
四是直接挑選了公道正派、公信度高、熟悉情況的同志做評委,用“三心”(公心、良心、責任心)推選幹部。
五是堅持民主推薦與競争性推選相結合。對于少數正處級幹部和考核稱職、不需要調整交流的處級幹部,黨委按照相應的原則和程序确定。對于43個正處級崗位,采取公開競争性推選方式,以公開、競争、擇優的方式選配正處級幹部,還要特别注意發現少數優秀的副處級幹部。對于35個副處級崗位,以選拔優秀人才為主線,采取職級推薦的方法進行選拔。
機構調整和幹部換屆工作的初步成效:
1.優化了内部機構:
機構總數由60+3減少到47,其中黨政機構由25+1調整到17,減少了36%;教輔機構由12+3減少到8,減少了47%;教學機構基本持平。
實現了“十個加強”:(1)加強黨的建設,機關總支、統戰工作融入組織部;(2)加強監督保障,紀檢、監察、審計一體化;(3)工勤并入人事部門,實現人事管理一體化;(4)公寓管理并入學生處,實現學生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5)招标并入資産,實現管理資産一體化;(6)新組建資産運營管理中心,加強了體育中心、理工大廈、科技園、建築設計研究院、農場、商服等的經營管理;(7)組建後勤處,建立甲方與準乙方的關系,并進一步理順學校與明德物業的關系;(8)學科建設處主要職能融入研究生部,推進學科内涵發展;(9)在學校辦公室内部建立法規辦公室,加強依法依規辦學;(10)加強實踐訓練,工程訓練中心得到充實提升。
2.中層班子和幹部隊伍進一步優化、改善和提升
(1)中層幹部隊伍結構更加優化
正處級幹部由88人調整為69人,副處級幹部由105人調整到115人;平均年齡由48.5歲減少到45.8歲;
學曆結構:正處級幹部中,博士比例由43%提高到47.8%,碩士比例由22%提高到26%,本科比例由34%減少到26%;副處級幹部中,博士比例由31%提高到33%,碩士比例由38%提高到46%,本科比例由29%減少到21%。
職稱結構:正處級基本持平;副處級幹部中,中級職稱比例由5%增加到10%
新提拔幹部:正處級8人+副處級27人(其中4名處級員轉為實職)。①正處級平均年齡46.5歲;副處級平均年齡38.7歲;②正處級中博士7名;副處級中博士10名、碩士14名;③正處級中正高職7人,副高職1人;副處級中正高職7人,副高職10人,中級10人;④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的7人,80後的4人。
(2)中層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
①原任處級幹部輪崗交流人數66人,占處級幹部總數的42%,其中正處級輪崗人數40人,占正處級幹部總數的65.6%,副處級輪崗人數26人,占副處級幹部總數的28%;有7個後備幹部進行了輪崗交流。
②機關内部交流幹部16人,基層到機關交流12人,機關到基層交流14人,基層之間交流24人。
③二級學院有15個學院的院長、16個學院的書記重新聘任;機關15個部門中11個部門的負責人做了調整;全校47個機構中,除人事處、宣傳部、保衛處、建築設計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體育教學部等7個單位外,各單位和部門主要負責人都進行了調整;除工會、體育教學部、建築設計院外,所有單位的幹部隊伍都有所調整。
3.初顯“四新”
一是新導向:突出為事業、為崗位選配優秀管理人才的思想,突出任人唯賢、以德為先、人崗匹配、輪崗交流、優化結構、注重年輕化、公開競争擇優等思想,形成了新的用人導向,得到絕大多數幹部教師的認可。
二是新亮點:通過改革,學校已經向學術、行政并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李忠華、尤波、修國義、宋加升等同志支持學校改革發展,華麗轉身,由行政管理轉為學術管理;王旭東、巨丹、霍冠男等同志,雖然所在機構由正處級單位轉為副處級,但他們講大局,根據崗位要求出發考慮自身選擇;23名原處級幹部因為不到一個聘期不再提名,老同志們态度誠懇積極,給予極大支持和理解,為改革和發展做出特殊貢獻;16名必須輪崗的同志态度平和,積極履行幹部制度;對低配的同志和競聘未成功的同志,通過座談交流,大家給予真誠的理解。因此,機構調整、幹部指數減少所造成的突出矛盾能夠比較順利地得到化解,正是我們大批中層幹部較高地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的現實體現。
三是新風采:兩次公開競争性推選,200餘人參與,不論老同志還是初次參與競聘的新人,大家都精神飽滿、嚴肅認真、積極主動,以嶄新的姿态參加競聘,充分展示了理工人的新風采。
四是新變化:随着不斷地調整,一批批幹部相繼到崗,工作作風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校園網上也已陸續做了報道,如教學系統、學生系統、後勤系統、基建工作、榮成學院、電氣學院、化工學院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新變化和新發展。
二、要加強戰略思維,為“突圍攻堅”做好等層設計
(一)加強戰略定位
面對“四新”(新形勢、新要求、新機遇、新挑戰),我們理工大學想要“突圍、攻堅”,必須加強戰略思維,搞好未來3~5年的戰略定位。
1.從學校而言:本科高等學校有三大類型:面向國家戰略的高校、面向行業和區域的特色高校、依托地方生存的高校。我們理工大學作為第二種類型的大學,如何進一步突出機電裝備行業特色,面向區域和行業,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以作為求地位,需要全校上下各級幹部引起深思,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準結合點,開放創新,實現優勢特色學科專業與優勢産業資源相結合;
二是抓牢“立德樹人”這一主線,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着力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三是協同創新,加快推動學科升級,抓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基地。
2.從二級學院而言:如何跳出自我,站在學校乃至區域行業的角度來看自身發展,走特色發展之路,沉下心來抓育人,打破學院界限抓學科升級。
(二)深入開展調研對接
走下去、走出去、請進來,選坐标、找差距,謀劃推動創新發展的新辦法。
(三)簽訂軍令狀
在充分研讨的基礎上,适當時機簽訂軍令狀,建立分類管理目标責任制,制定二級管理機制的措施和辦法。
三、加強中層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
機構調整和中層幹部換屆工作已經順利結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重中之重就是着力實施辦學轉型、加快強校建設,打赢“突圍戰、攻堅戰”,其決定因素就是中層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這是一個長期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一)關于中層班子建設
1.抓目标
打造“和諧型、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班子:
“和諧”是基礎。班子不和諧,就形不成凝聚力、戰鬥力,甚至四分五裂,影響事業和師生員工發展,影響和損害個人及家庭健康幸福。和諧要以事業為核心,要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為基礎,要以及時溝通、充分溝通為手段,以換位思考、謙讓包容、揚長避短為切入點。和諧不是妥協,不是一邊倒,而是有原則、負責任的和諧。和諧班子建設的關鍵是一把手,要黨政同心、班子同向、和諧建設,不能積累矛盾,而是要及時化解矛盾,要面對面,不要背對背。
“服務”是宗旨。今後三年任期内,每一個中層班子都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做實三個層面的服務:服務師生健康發展,服務所轄事業提檔升級,服務學校發展大局。“服務”不是簡單的端茶倒水,而是用先進思想、先進模式、先進制度和機制,搭建“公平公正,人盡其才,幹事創業”的平台和環境。
“學習”是充電、洗腦。不論老班子還是新班子,要想适應“四新”的要求,都必須抓實學習。要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學習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經驗,要學習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手段、方法,要學習國家、區域與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戰略,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要立足崗位學習,要走下去、走出去、請進來學習。要結合實際,建立專項學習與研究機制,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創新”是手段和方法。面對“四新”的要求,許多舊有的思維方法、工作模式、管理體制、制度機制已經不适應發展需求,必須跳出舊的思想模式,走開放發展、創新發展之路,如人才培養制度、學科建設制度、财經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創新,再比如組織管理創新等等。在學校、社會、政府新型關系下,我們必須走新路子。
2.抓規矩
班子建設能不能搞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講規矩。一方面要貫徹依法依規辦學的基本思想,在學校大的框架下,完善執行相關的法規,如人财物管理、教學科研管理等等。另一方面,要下大氣力加強5項制度: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術委員會制度、民主監督管理制度、廉政責任制、安全穩定責任制。
3.抓主線,謀大事
所謂抓主線,就是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突出辦學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入開展忠誠教育,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所謂謀大事,就是要在學科轉型升級上做大文章,在大人才、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基地、大貢獻上下功夫。創新機制體制,創新環境和條件。
4.抓民生
進一步樹立理工一家人的思想,把為民的思想落到實處,心裡時刻裝着師生員工,不放棄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員工,要為師生員工辦實事、解難事,既要保障基本民生,又要加強普惠民生,做到“有福民享,有難官當”。
(二)關于幹部隊伍建設
1.抓目标
打破自然成長現象,打造“服務型、管理型、創新型、廉潔型”的“四型”幹部隊伍。這裡着重強調一下“管理型”和“廉潔型”。
“管理型”是幹部隊伍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高校的幹部多半出身學術型,提拔任命之後,常常轉型不到位,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于做學術、搞業務,對管理工作投入精力少、研究不夠,出現重學術、輕管理的問題。作為管理人才,必須遵循管理規則,善于謀人謀事,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配資源、優化資源。管理不是學術權威,靠權力和地位來施政,而是靠規矩、靠團隊、靠機制和平台來執行。因此管理型人才要懂規矩、守規矩,要有團隊意識,要以人為本、創新機制,要善于搭平台、造環境。管理人才的價值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團隊作用。
關于“廉潔型”的問題。幹部自身有其特殊的地位、專門的權力,尤其是資源分配、配置的權力,長期以來學校雙肩挑幹部和重要權力部門容易滋生腐敗,因此加強廉潔型幹部隊伍建設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
2.抓修身
作為領導幹部,必須完成好修身這門功課,從思想上解決為什麼當幹部的問題。要做到講責任、講奉獻、講忠誠、講為民。為事業、為師生、為學校負責;犧牲個人利益,舍小家顧大家;時時刻刻對黨、對事業、對學校忠誠;公道正派、一心為民。要勤學、多聽、反思、修身,把事業、師生員工作為一面鏡子,照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存在哪些問題,用公心、責任心、良心處理問題。
3.抓作風和執行力
當前,我校幹部隊伍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作風不紮實、執行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學風不實、不能認真學習研究方針政策,有時斷章取義、有時不講規矩和遵循。不能自覺地深入實際,解決問題缺少針對性,就事論事,眼睛向上、身在空中、不接地氣。工作推一推、動一動,執行力不強,說得多、提的問題多,想實招、幹實事、解難事少,工作效率低、程序繁瑣,一件事從提出到落實,有的遙遙無期,有的中梗阻,有的推诿扯皮,有的想當然,有的合意就解決、不合意就不管,有的甚至還把個人情緒帶入工作中。
究其原因,有的幹部不懂管理、不會管理,有的不用心、不投入精力,有的缺乏全局和整體意識。從幹部管理層面上講,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有時信息不對稱、管理手段和方法不适應。此外還要防止因為抓規矩、反腐敗而形成的不作為問題。
4.抓培養、培訓
針對轉型和建強校的總體要求,今後三年要健全和創新幹部培養計劃,對全校中層幹部開展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養、培訓,采取崗位培訓、聯合調研與課題研究、走出去請進來、定期研讨交流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強對幹部隊伍在政治理論、管理方法、教育改革、崗位實際、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培養培訓。
這裡要專門強調輔導員隊伍的培養培訓,在保證數量的前提下,要專門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要在更新思想、提高理論功底、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解決隊伍不夠穩定、發展路徑不寬等問題。
(三)創新機制
1.關于班子建設
一是在優化中層班子結構上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分類管理機制,健全屆滿、屆中調整機制。雖然現在是一屆三年、兩屆六年,但是根據崗位需要和實際,屆中、屆末可能也需要調整,不能影響事業發展。
二是完善中層班子評價考核機制,實行班子考核與任期目标考核相結合。既然要簽訂責任狀,就要考慮在三年任期内,每年研究當年工作和班子的關系。
2.關于中層幹部
一是要完善中層幹部的選聘機制,堅持輪崗交流、多崗鍛煉和任期制。對有些教學、科研管理崗位,要加強學術管理和屆滿退出機制,還要推進解決雙肩挑的問題。
二是要完善創新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立足崗位考核,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完善民主測評,推進多位一體的考核機制。
三是要完善幹部屆中調整、誡勉談話以及問責制。有任務不落實就要說清楚,工作中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責任。
四是要加強管理團隊建設及幹部梯隊建設。
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推進辦學轉型和強校建設保駕護航
前面說中層班子和隊伍建設是學校突圍攻堅的組織保障,那麼廉政建設就是強校建設、攻堅突圍保駕護航的需要。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
1.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央反腐的力度、決心和效果。鐵腕反腐、刮骨療傷、壯士斷腕,公款一分一厘不能亂花,公權一絲一毫不能私用。
2.教育系統的腐敗問題備受重視。當前,教育經費、科研經費、資産采購、基本建設、學生和教職工利益等等,都是腐敗問題的易發區和高發區。高等教育領域并不是一片淨土,我們學校自身也不是沒有隐患。無論新老幹部,大家都需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引起高度重視。
3.我們還處于風險的易發期。在教育體制新舊交替過程中,要做到嚴守規矩、保守底線、不觸紅線。
(二)嚴明紀律,強化規矩意識,做好表率
今年以來,中央下大氣力抓“三大紀律”:
1.嚴明政治紀律,要在思想上、行動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要保證中央、上級黨委和學校黨委政令暢通,必須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嚴明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觀念。黨員必須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涉及重大問題、重要事項必須及時向組織請示報告。
3.嚴肅财經紀律。堅持“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
(三)落實“一崗雙責”
有權必有責,責權統一對等。要強化責任意識,讓責任擔當成為一種本能;要強化責任制建設,尤其要明晰各個崗位所承擔的職責,在問責和責任追究上下功夫。
(四)抓實“整風肅紀”工作
要繼續抓好小金庫、教學科研經費、資産管理、印鑒管理、合同管理、幹部作風、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等十個方面的清理整頓,務求實效。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工作,體現新時期的新變化。
同志們,通過今天的會議,一方面把本次機構調整和中層幹部換屆的整體情況向大家做以彙報,另一方面也談了一些關于加強學校建設的基本思想。當前,機構調整和幹部換屆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如何突圍攻堅,還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積極謀劃、狠抓落實,為早日實現理工大學強校夢共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