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每年8月的開學季,歡樂的氣氛都會充滿整個校園。看到同學們洋溢着快樂的笑臉,也讓我們幸福地回憶起自己的年輕時代,回憶起當年求學的難忘歲月。在此,我代表學校向2014級全體新生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大學的根本使命在于培養人才。對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而言,你們是一屆具有特殊意義的學生。今年9月12日學校将迎來建校80周年,這是學校建設發展中的曆史新起點。對于同學們而言,能進入這樣一所具有悠久曆史和深厚積澱的大學學習,你們的人生是幸運的,你們的未來是燦爛的,也意味着你們的責任是重大的。希望大家不負年華,學有所成。
在與部分同學們交流中,一些同學談到,想不到在楊淩這個小城鎮竟有這樣一所優秀的國家重點大學。因此,我想就兩個問題與同學們做一交流:一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二是與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如何實現心中的夢想,如何更好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何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他的曆史、現狀與未來是什麼?
第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曆史和光輝傳統的大學。中國現代大學懷着“科學救國”的夢想而誕生,走過一百多年的艱辛求索曆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建設發展始終與國家同命運、與時代共進步。80年前的1934年,日寇侵華日益加劇,國家半壁山河淪陷,西北地區旱災連年,民族積貧積弱。“為全國家之命脈,再求民族之生存”,國民政府正式創辦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這就是學校最早的前身。建校之始,學校就确立了“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成為一所為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社會進步擔當責任使命、始終不懈奮鬥的現代大學。 第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為國家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和輝煌成就的大學。80 年來,學校以造就人才、創新學術為己任,為農業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是值得每一位學子感到驕傲的。比如,新中國成立之初,如何确保糧食有效供給、解決四萬萬人的吃飯問題,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趙洪璋院士成功培育碧螞系列小麥品種,推廣面積接近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1/4,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主席贊譽趙先生一個品種“挽救了一個新中國”。再比如,孕育中華燦爛農業文明的黃河,也因周期性泛濫成災和中上遊地區嚴重水土流失成為一條“痛苦之河”,每年流入黃河的肥沃土壤曾高達16億噸。朱顯谟院士經過長期研究,提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28字方略”,為區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黃河水土流失量減少到4億噸,黃土高原生态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朱先生可謂功不可沒。80年辦學曆程,學校每個階段都有諸多令人敬仰的大師,他們挺起了這所大學的脊梁,為國家建設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第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戰略地位的大學。滿足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社會發展是大學的重要責任,也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1999年國務院批準合并組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之時,就明确要求:學校要為中國幹旱半幹旱地區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區域發展中,我校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肩負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相關科技領域,我們形成鮮明的特色,具備獨特的優勢,構建以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創新平台,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
第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不斷追求卓越、擁有遠大願景的大學。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社會變革空前迅速,隻有适應社會發展的大學,才可能成為最好的大學。如果一所大學不能在科學發現上有所作為,終究會被科學所忘記;如果不能在技術創新上有所成就,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努力追求卓越是一所大學持續發展的内在動力。作為人類知識與智慧的殿堂、科學與真理的源泉,大學要實現卓越,就必須有追求卓越的理念、引領卓越的目标和緻力卓越的行動;要有卓越的教育教學、卓越的師資隊伍、卓越的學術創新、卓越的精神文化。最近中央電視台在專題播放中國著名大學的校訓。校訓集中體現了大學的精神文化,這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我校的校訓是“誠樸勇毅”,既有中華傳統的文化精髓,又有現代大學的精神内核,這是每一名師生為人處事求學問的基本準則。
如今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正堅定不移地邁向百年發展目标,在2034年之際建成世界一流農業大學。再過20年,我們的通行可比指标在世界學術排行中要有較強的競争力,主要學科領域要達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戴維斯加州大學、荷蘭瓦赫甯根大學等涉農學科的水平,真正實現世界一流的“西農之夢”。 第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擁有優雅校園環境和優越成才氛圍的大學。古樸大氣的建築群落、綠色生态的園林景觀,我校有着令人稱道的優美環境,相信同學們已經有了較為深切的直觀感受。此外,學校還有堪稱一流的體育設施、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都為你們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優良的條件保障。 近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深化各項教育改革,創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今年,學校修訂了2014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并從2014級學生開始實施。方案将突出分類培養的理念,更加尊重和滿足同學們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從2012年起,學校開始實施國際視野拓展計劃,資助并選派學生短期出國訪學。今年暑期,我們派出172名學生到9所海外知名大學訪學。學校已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馬裡蘭大學、普渡大學等9所著名大學簽署“2+2”聯合培養協議。跨文化、國際化的教育經曆,将使更多同學成為具備全球視野和國際競争力的優秀人才。從近幾年同學們的畢業去向來看,每年有超過1/3的學生讀研深造,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國内頂尖大學和海外著名大學攻讀研究生,或者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同學們,你們應當為進入這樣一所具有深厚積澱和光輝前途的優秀大學而感到自信自豪。在求學立業的道路上,你們的人生必定與這所大學的興衰緊密相連。據我了解,你們是最為優秀的一屆學生,你們的高考成績高出各省重點線平均50.1分,堪為曆屆之最。我們有充分理由對你們的未來充滿更高的期待。希望同學們刻苦學習,堅持奮鬥,用你們的活力和創造力,傳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光榮與夢想。
接下來,作為校長,就同學們如何充實、精彩、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我有四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第一,立德修身。大學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樹人,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更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擁有完善人格、高尚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否則我們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之不朽。”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先生有十條人生格言,無不強調立德修身為人生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也深切勉勵廣大青年學子: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要立德修身,我們須以德立身、以德潤身,堅守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堅守做人處世的根本之道,追求止于至善的卓越境界。要立德修身,我們須學會慎獨慎微,自糾惡小,不因惡小而為之;勤為善小,勿以善小而不為。要立德修身,須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感恩同學,他們給予我們幫助;感恩社會,社會教會我們成長。要感恩他們給予我們的一切關愛、友善、付出和幫助。 第二,立學緻知。諸葛亮在《誡子書》談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對于同學們而言,學生以學為本,學習是一份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希望大家積極主動自覺地勤奮學習,更加注重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立志成才。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任何夢想的實現,都需要一顆進取的心、一份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地去追求、去奮鬥。隻有那些擁有堅定志向、不斷壯大内心世界的人,才能從生活的自覺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自強。
最近,我讀了幾篇資環學院同學們所寫的“我的大學夢”,給人以深刻的啟發。一位同學寫到:夢想就是讓你心甘情願為之付出、堅持奮鬥的事情。一位同學認為:大學是一個人格發展并趨于成熟的場所,是一個自由而充滿想象和激情的天空。另一位同學談到,夢想相伴的人生不會懶惰,夢想相伴的歲月不會蹉跎。我深為同學們的夢想與志向感到驕傲,相信你們一定會自強不息、超越自我,成長為真正的國家棟梁之才。
第四,立善求真。古人雲,知善緻善,是為上善。正直、誠信、真誠、寬容、感恩、同情心等,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善良品質,也是一名現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内涵修養。我們要做一個心地仁愛、求善求真的博雅之士。隻有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完善的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值得信賴尊敬的人。
最後,希望大家在短暫的大學時光,珍惜青春年華,積極拼搏奮鬥,實現自身的立德立學,走向人生的成才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