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校長在2014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4-09-15浏覽次數:17

親愛的2014級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歡迎各位新同學加入交通大學這個大家庭。相信你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在今天的典禮現場,也有不少你們的家長和中學老師,在此,我提議大家首先将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

此時此刻,也許你們還在贊歎5000畝的霸氣校園,但接下來你們可能就要為上課得早起、課間“拼車技”而苦惱了;也許你們還在贊歎“我是學長”“我是學姐”們的熱情引導,但接下來你們需要接受的現實生活是“學長隻能幫你到這兒了”;也許你覺得今天開啟學霸模式尚早,但研一法碩的顧婷同學昨晚已經開始坐在教室自習了;也許你們還沉浸在“大一不軍訓”的暗暗竊喜中,但是我實在不忍心提醒你們,入學英語分級考試馬上就要到來……

同學們,你們能夠進入交大,已經證明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從今天起,大學的藍圖将在你們面前展開,這裡有美麗的校園、知識的海洋、豐富的選擇。因此,我相信你們會有精彩的生活,也相信你們會順利畢業,更相信你們會找到體面的工作。但是,讓我擔憂的是,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圍下,你們能否在大學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轉變:從“習慣被安排”到學會主動擔當,從被動學習到自主探究,從跟随别人到獨立思考。因此,在大學生活正式開始之前,我希望你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喚醒”你們内心深處的夢想!正如我在給你們的第一封信裡與你們分享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夢想而奮鬥”!

1896年,因“興學、儲才、自強”之夢想,今日交大之前身南洋公學應運而生。從建校之初的“精英治國”夢,到三十年代的“實業救國”夢,再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知識立國”夢,一百一十八年來,交通大學始終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交通”為名,“大學”為道。“交通”二字出自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易經》,“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闡釋的是一種宇宙觀和價值觀,是對宇宙萬物和諧共生的哲學認知,是對自然規律的獨特感悟。跨越三個世紀的交通大學,因氣交物通的清明泰然、上下心交的有志一同,為國家、社會甚至全人類的福祉貢獻卓著。在這裡,每座大門、每幢樓宇、每處雕塑、每個路牌都留下了一代代交大人奮發圖強的故事,凝結着交大獨有的氣質、視野與追求。今天,這裡就是你們成就夢想的起點。作為師長,我願意成為你們的第一任“向導”,帶着你們走進“百年交大之門”,領略大學之道、校園之美,和你們一起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以全球視野觀世界,博聞通達

交大校園每天最先迎來旭日朝陽的是東大門。它傳承了交通大學的血脈,見證了百年滄桑變遷。無論從南洋公學到交通大學,從徐彙到闵行,始終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交大精神,是始終瞄準世界之巅、國本之需的交大視野。南洋公學開辦伊始,聘請美國人福開森為監院,開啟中國近代引進西方高等教育新風。二、三十年代,辦學成效蜚聲海内外,被譽為“東方MIT”。在徐彙校區工程館有一根看似平常的銅柱,它是1933年諾獎獲得者、無線電之父馬可尼到訪交大時豎立的,紀念無線電課程在中國的開始……這些都印證了交大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和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

同學們,你們的視野也将決定你們的未來。交通大學已經為你們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在這裡,你們有機會參加世界同步的研究,走在探求未知的最前沿;在這裡,你們有機會師從國際頂尖的學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在這裡,有很多同學在校期間就會有海外遊學的機會,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融碰撞;在這裡,你們甚至還可以作為主人與來訪的各國元首面對面交流,展現你們的智慧和才華……穿過這座厚重的“曆史之門”,願你們秉承百年交大的獨特傳統,以全球視野觀世界,博聞通達。

以家國情懷濟天下,博雅厚德

同學們,你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從位于東川路800号的“思源門”第一次邁入校園。這座校門與闵行校區建于同年,見證了今日交大的又一次創業騰飛。“思源”二字來自于我們的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1930屆畢業生集資在徐彙校區“執信西齋”門前豎立的“飲水思源碑”,诠釋了其感恩的内涵。“愛國榮校”源自唐文治老校長所言:“學生之對于學校,愛情而已矣,有愛情于學校,乃能有愛情于社會,有愛情于社會,乃能有愛情于國家。”錢學森學長回國時說過一句話:“我将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樸素的話語蘊含着老一代交大人對國家民族的大愛。以投身國防的遼甯号航空母艦艦長張峥為代表的當代交大人,或志在西部艱苦邊遠地區,或紮根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或長駐南海深海鑽井平台……他們已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深深地融入血脈。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家國情懷和獨立人格的追求。當今時代,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社會和全球化潮流中,不迷失自我、不被功利所誘惑、不被浮躁所鼓動,就必須要有獨立不移的精神,有對民族傳統文化美德的堅守,更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走過這座令人感懷的“思源之門”,願你們謹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以家國情懷濟天下,博雅厚德。

融彙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博學明道

在宣懷大道之南,文治大道之端,矗立的是18.96米高的南大門,象征着百年交大誕生于1896年的厚重曆史。校門正對南方,兩邊歐式柱廊呈合抱之勢,體現了一流大學校園海納百川、與日俱進的胸懷。緻遠學院蔡申瓯教授的辦公室裡挂着4塊大黑闆,密密麻麻記載着數理符号和公式,永遠有一道未解的難題和七、八個學生的手機号碼。他把時間都留給了教學和研究。學生們自發評了一個“廢寝忘食獎”,頒給了他。沒有獎金,隻有一段頒獎詞:“身教重于言傳,他是披星戴月的科研人,用多年經驗指導學生,但求學術薪火相傳。他就是我們身邊科學大師最好的诠釋,也是我們一生的榜樣。” 2012年校長獎獲得者李金金同學,你們的學姐,她始終持有一顆好奇心,在量子光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人類進一步研究微觀世界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更難得的是,她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演講朗誦達人,公益活動的熱心參與者。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師和同學就在你們的身邊,從今天起,交通大學的師長們,願做你們未來之路的人生導師,我迫切地要帶領你們認識他們,加入他們的行列,攜手共攀學術和人生的高峰。

同學們,你們剛剛踏入大學校園,很快就會發現大學生活不同于中學生活。大學教育更為注重的是:開闊視野、健全人格,提升你們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能力,幫助你們完成從依附到獨立、從遵循到創新、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北宋教育家胡瑷曾說:“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通過這座無限精彩的“未來之門”,你們可以踏上施展才華的人生舞台,願你們融彙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博學明道。

三座校門,道不盡交大百年華彩,述不盡做人之理、學問之道。“上院初,下院暮,仰思百年菁菁路,留園玉蘭顧;東川渡,劍川宿,櫻花蓁蓁怡情駐,飲水思源處。”宣懷有識,文治有道,願你們以科學精神拓展全球視野,以人文之光激發家國情懷,博聞、博雅、博學,實現人生夢想。交通大學期待着你們的成長,民族複興期待着你們的作為,人類社會期待着你們的擔當!

Baidu
sogou